更有無數,追求之輩。高低辦理,欲投薊王門下,出為薊吏。
畢竟前賜九龍柱華表,許薊王並土開疆之權。與之比擬,十億銅錢,不過九牛一毛。
先前,馮芳還非常意動,待聞華雄肺腑之言,遂知收斂。閉門謝客,一概不見。便有舊時老友投帖,馮芳推讓不過,遂心生一計。
用人之道,避短揚長。畢竟“金無足赤,人無完人”。
斷不成有失。
順次通稟。見群臣紛繁點頭獎飾。薊王亦頗多欣然。
董卓之以是大張旗鼓,乃為廣而告之。
弦外之音,不言而喻。距正月旦會,足有一月。餘下諸侯,當可補全。
待家國天下,劣化立室天下。因而後代王朝,家主高高在上,彷彿神明。全部統治階層,紙醉金迷,貪殘放濫。斑斑劣跡,不堪入目。卻讓百姓,恪守禮法道義。不得已,乃至搬入迷佛互助。美其名曰,勸人向善,度人危難。實則假仁假義。不過故弄玄虛,為其障目也。
古往今來,臣食君俸。君不與食,唯(向)下取之。
一言蔽之,趨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先前損公肥己,結黨營私,隻因利大。本日洗心革麵,坐享高俸,亦是利大。
時至本日,一年政務多已歸置結束。
薊王六百裡上表洛陽。
特彆見馮芳等,西園八校,先行得償所願。坐享繁華繁華。求官之風,可想而知。公車列隊,馳驅函園高低,日夜不息。特彆薊王外舅,上軍校尉馮芳府前,更是車水馬龍,佳賓如雲。
歸根結底。主弱臣強,皆有先例。亦有霍光、梁冀,可辨忠奸。董卓究竟如何,自等蓋棺定論。然,今既為漢相,又總理朝政。天下自當順服。
洛陽四郭凋敝。函園十裡繁華。
然馮芳等人,特彆趙融、夏牟等人,宦海沉浮,深諳此道。故有此一問。本日華雄言明,眾皆心領神會。所謂入鄉順俗。薊國吏治如此,今後自當收斂,乃至痛改前非。不成將宦海風俗,帶入新主。
十仲春初,大朝會。
本日朝會,需商定使團人選。
卑不謀尊,疏不間親。君臣有彆,不成僭越。
可謂一語中的。不能與時俱進,如何奉養新主。更何況,得食高俸,坐享繁華繁華。何必因小失大。損公肥私,中飽私囊,累及性命,延禍百口。
即便挾天子以令諸侯。
再加華雄麾下,三千本部兵馬。並園中豪俠傭兵,函園高低,足有兩萬強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