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崤城,軍堡大營。

馮芳居首,餘下七校並華雄,分家擺佈。環顧世人,馮芳朗聲道:“王上有令。命我等守備函園,為二宮策應。凡有變故,當聽函陵令調遣。不成有違。”

西園八校,遂改名函園八校。薊王擢昇華雄之意,意欲使其統領園中八校尉。何如華雄自發無功而返,固辭不就。

“丞相恕罪,卑賤不知也。”史門弟子,不過府中蒼奴,並非王允親信。

“謝校尉。”華雄自居末席。

華雄麵色不改:“自當受命行事。”

萬餘函園衛,交由華雄領兵練習,不敢有一日之疏。

史夫人隨史侯,就藩弘農。京中史門弟子,群龍無首。不料竟被董卓收歸己用。卻不知,背後是否有史夫人暗中授意。

得食薊祿,則為薊吏。八校尉皆搬家二崤城官堡。未及婚娶,亦可入國邸居住。餘下兵士,皆入軍堡大營。衣食住行,尤勝西園。

何如王允行事周到。密會時皆屏退擺佈。府中一乾人等,皆不得靠近。故史門弟子亦無從曉得詳情。

“好一個貴台。”董卓齜牙一笑:“既為薊王庇護,自不便招惹。且遣人伏於園外,刺探三人家小行跡。”董卓料定,三人家眷,必不會冬眠不出。隻需車駕出園,終歸有機可乘。

“函陵令代主守王陵。我等服從行事,亦無不成。”助軍左校尉趙融言道。

洛陽人儘皆知。先前西園“無端”大火,何後葬身火海,骸骨無存。萬餘西園衛,見事不成為,遂護西園眾出逃。今已大半遷入函園。

“既出王命,我等自當受命。”中軍校尉張範亦道。

之以是令董卓起疑。乃因先前,董卓欲廢立新帝時,王允據理力圖,被逐下魚梁台。後避而不見,今更稱病不朝。本該臥床不起,閉門謝客,卻與不其侯等人暗中來往。過從甚密。意欲何為?

“不其侯伏完、左中郎將呂布、司隸校尉桓典,三人家小安在。”董卓問道。

正如十萬黃門後輩。史門弟子,亦需傍樹而生。

薊王念及乃先帝所置,不忍相棄。遂收歸己用,令其護佑王陵。

話說。薊王輔政時,前太尉張延三子,大兄張範,二兄張承,三弟張昭,前後退隱輔漢幕府。被舉為八關都尉。後董卓擅權,藉口朝堂無人可用,將三人悉數調回。卻棄之不消。三人遂重返函園,助華雄掌理營事。待西園衛齊入軍堡,遂被薊王補八校尉之缺。

“不其侯伏完,乃陽安長公主之夫。立第永和裡。今已舉家遷入函園仙台裡安居。卑賤聽聞,凡朝中宿吏,皆已遷入園中居住。如左中郎將呂布居瓊台裡,司隸校尉桓典居瑤台裡。”牛輔滿臉羨慕,如數家珍:“函園九阪懸樓,六街七宅,如梯台逆升。自上而下,仙台裡、露台裡、瓊台裡、瑤台裡、鸞台裡、露台裡。台內所居,非富即貴。便是最接地氣之露台裡,亦有金市子錢十家所居。號稱‘貴台’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