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王退求其次。用溫泉育秧,早已大成。
如“魯山皇女湯,能夠熟米,飲之愈百病,羽士清身沐浴,一日三次,多麼安閒,四十今後,身中萬病癒,三蟲死”。又如“大融山石出溫湯,療治百病”,“溫水出太一山,其水沸湧如湯。杜彥回曰:可治百病,水清則病癒,世濁則無驗”等。
養父曹節,足可含笑地府。
稍後,馮嫽亦入二重殿。見其手握鞠杖,一身香汗。必是擊鞠返來。
門部屬吏為世人解惑:“暖棚內,秧屜高低堆疊,下輸暖泉生熱。足可將稻作提早一月。故立冬前,便可開鐮。立冬時,已顆粒歸倉。”
書中亦多次提及,溫湯可“治百病”。
後代《水經注》,按溫度凹凸,將溫泉分五等。順次為:“暖泉”、“熱泉”、“酷熱特甚”、“酷熱倍甚”及“酷熱奇毒”。“酷熱特甚”可去雞、豬等毛髮;“酷熱倍甚”能令人足部燙爛;“酷熱奇毒”可將稻米煮熟。
薊王並未大肆鋪裝。隻改靈輝殿觀天閣寶頂。漫天銀河,一覽無餘。薊王常與女仙,修習於此。其中滋味,實不敷為外人道哉。
“又負三鞠。”馮嫽答曰。
安素笑問:“勝負多少?”
“無妨。勝負乃常勢。”徹夜侍寢,馮嫽自去沐浴:“且需留足餘力,已侍夫君。”
“既如此慎重,更不宜占用。”何苗心領神會。足將稻收提早一月。其利之大,可想而知。一月暖陽,所避冰凍天災,更不成估計。
後宮美人,亦是聚落。且出身天南地北,各自鄉音,風俗差異。常會聚於一殿、一堂、一室、一榻間。
論國度管理。中原高低五千年,獨樹一幟,無可匹及。
務必儘善儘美。
安素乃桓帝之女。自幼行走南北二宮。與黃門宮婢,多有交誼。乃至與萬年公主等,亦有交集。先前西園大火,何後出逃。眼看二宮流血,安素遂手劄程環暗中扣問。
家臣、幕僚、屬(官)吏。涇渭清楚。各行其是,各儘其責。治大國如烹小鮮。便是這毫厘之間。
書中所記溫泉,計三十餘處。且對各泉特性,論述詳確。如有硫磺氣,有鹽氣,有魚等。不一而足。
少頃,便有女太醫數人,受命入殿。為馮美人,梳洗打理。
趙忠亦道:“衛尉所言極是。山中暖泉,既為育秧。當不宜截流,另作他用。”
究其啟事。竊覺得,便是自上古時起,農耕聚落,麋集豆割地步,所獨占風俗,演變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