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千錢,普通齊民又如何能出的起。
信中說:“一日上三台,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,雲燒此,消複可用,然(燃)煙中人不知,兄頗見之不?”這裡所提可燃燒的石墨,便是煤。
為官百日。郭芝、管寧,已頗精通政事。若為官千日,必成大才。
“武安冶鐵”的武安縣,便在魏郡。樓桑所用花鐵,皆從武安運來。
時下,煤炭開采技術趨於完整、燃用技術日臻成熟。煤炭開采、利用,因為獲得了進一步生長。
酈城和督亢城,想趕在入冬前完成造城,幾無能夠。但是如果相互擠一擠,附民們安然過冬還是冇題目的。
農閒時,齊民便會被大量抽調,修路築橋,通渠圍堰,諸如此類。家中勞力被抽去勞役,家中隻剩婦孺,故而來不及伐薪砍柴。乃至百口凍斃。若不然,隻能出每月兩千錢的‘卒踐更’,由彆人替代。
煤是先民最早操縱的能源之一。戰國時便有將煤炭用於軍事的記錄。《墨子·備穴》:“百十每(煤),其重四十斤,然(燃)炭杜(佐)之,滿爐而蓋之,毋令氣出。”
撤除薪炭,此時亦有煤炭。
西漢時,中原就開采並利用煤。後代在兩漢民居火炕,鍊鐵遺址中,均發明瞭燃燒過的煤炭和未燃燒的煤餅。
此時位於代郡。現在鮮卑寇邊,經常抄掠。代郡百姓十不存一,百業荒廢。想要煤炭,隻能去武安。
時下,煤被稱為石炭、烏薪、黑金、燃石,《山海經》最早記敘了煤的存在,稱之為“石涅”。
這裡說的炭,便是指柴炭。伐薪燒炭南山中。將木料燒成柴炭,對樓桑如許樓宇麋集之地,非常首要。柴炭由木料乾餾而得,燃燒時冇有煙產生,也無異味,冇有火焰,不爆火星,灰分低,發熱量大,燃燒時長,潔淨、安然。
所幸有這片野林。
樓桑薪炭皆收。薪柴多用來燒鍋爐,供應熱湯暖氣。柴炭則用來燉鍋、煮酒、薰衣。
此時,間隔涿縣比來的產煤區,便是代郡,其次便是魏郡。
厥後才知,田租以外,另有沉重的稅賦徭役。
現在還不焦急。薪炭充足。若邑民漸多,周遭百裡隻靠一片野林,明顯不敷。劉備未雨綢繆,籌辦囤積煤餅。正如曹操藏石墨數萬斤於冰井台中,是一個企圖。
如此報酬,淮泗山民又豈能不舉族遷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