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等願降!”餘賊紛繁棄刀伏地。
不但救回甘夫人**,還將趙雲、陳到,一併支出麾下。
少頃,更有犀甲夷士並倭島蛇兵,追砍群賊,四周殺到。知薊王親臨,董旻肝膽俱裂,跪地悲呼:“我等願降!”
不料薊王悄悄擁入懷中,打量以後,又遞給甘夫人。**團聚。
“一彆十載,子龍無恙乎?”薊王含笑發問。
期間,標兵四出,戰況不竭傳回。
見薊王作勢欲摔。趙忠、許攸等人,倉猝伏地去接。
因而薊王領人馬渡阪橋。沿沮水搜尋甘夫人**。又千鈞一髮,將投井殉節的甘夫人,救下。
許攸笑問:“將軍求死,求生乎?”
寒光四作,群賊斃命。
果不其然。
無鋒劍鞘,又稱鞘劍。乃頓時鈍器。
少頃,史渙領趙雲、陳到,出院覆命。
更有機乾係弩,穿胸洞背,透甲而出。
何苗亦趕到,與甘夫人相見。兄妹之情,發自肺腑。公然,路遙知馬力,磨難見真情。
世人這才壓住心驚。
與薊王並坐亭下。甘夫人恍忽又回到,濯龍夜宴,並坐舟頭。薊王言,總有至心,不成互換。時至本日,甘夫人終堅信不疑。
甘夫人存亡一線,悲喜兩重天。得見薊王劈麵。愛恨情仇,終得舒緩。
遂滯留樓桑。又在茶社聞得家喻戶曉,百聽不厭,《少君侯二三事》評書。曉得白龍之事。因而應募入薊王家馬寺。才引出這段蕩氣迴腸,長阪坡事。
薊王解大氅蔽體,好生欣喜不提。
因而當機立斷。斜趨漢津,直奔長阪坡來。
“得子龍、叔至。何愁天下不為樓桑。”薊王大喜。令二人先行退下,由船宮太醫悉心療傷。
便有具裝禦姬,護薊王劉備步入東院。
家令夏馥,以薪炭、煤粉,加魚油並水肥,水排日夜鼓風,高爐終將『石心鐵骨』隕鐵煉化。數十位墨門良匠接力鍛打,百鍊精鋼。用時一月,鍛造出雌雄雙劍及無鋒劍鞘。
“求(甘)夫人,賜一隨身之物。”
將**五花大綁,押出院中,與董旻並跪。
然薊王不知井下詳情。更不敢粗心。遂親往井欄,探身檢察。這才長出一口氣。遂親手將甘夫人救回。
又有義賊周倉、裴繼,殺散敗軍。
先人有詩讚曰:“血染征袍透甲紅,當陽誰敢與爭鋒;古來衝陣扶危主,唯有常山***。”
『當陽托孤』,終得美滿(注①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