雕零渾,坐享千石俸祿。家人餬口充足安閒。遠非為北地先零王子時,可比。
正如羌人順下高原,舉族內附,樂此不疲。漢家文明,遠超期間。暗中之燈塔,長夜之極光。引徼外四裔,前仆後繼。縱飛蛾撲火,亦在所不吝。
稀稀拉拉,拋射無用。雕零渾撥馬衝鋒。遊馬隊散射不中,遂捉刀棄弓。
國中白波、黑山、葛陂,連戰連敗。泰山五(軍)候,終扳回一局。得“演兵器四”。
不能貪殘放濫,魚肉百姓。還期望予取予求,百姓任人宰割。
“楊秋等人皆隨行。”士貴妃再答。
若絆住前蹄,戰馬必定顛仆。背上騎士,飛墜落地。輕則頭破血流,重則斃命。
武無第二。勝負已分。
便有看客,不解發問。
在此義理下,便說得通了。因有此理,故賊寇得赦,亦在道理當中。
見前“泰山四寇”,孫康、孫觀、吳敦、尹禮、昌霸,領軍入場。
百聽不厭,回味無窮。
故牙門四將,雕零渾亦誌在必得。
“龐氏兄弟,今在那邊。”薊王又問。
三五成群,投石、捉刀、策應,不一而足。
泰山素為精兵之地。許,彆有情由,亦未可知。且看,勝負如何。
若非泰山兵,部下包涵。飛石直絆前蹄,何必冒險翻滾遁藏。待先零騎士,飛撞墜馬。再一刀成果,豈不更美。
張衡《西京賦》有,“吞刀吐火,雲霧杳冥”之句。
飛索繞頸,雕零渾被倒拽上馬。
劈麵泰山兵,陣型狼藉,聚散無常。更有不顧性命,迎馬奔衝。
馬背騎士,安然無恙。不料驚呼聲中,鈍刀加頸。恰是吊兒郎當,泰山四寇中之一。若臨陣對敵,早已身首異處。
立於先零遊馬隊前。見泰山兵,三五成群,勾肩搭背,稀稀少疏,有說有笑入場。儘得遊俠真髓。
鳴鏑射空。
陣型零散,又無板楯。鐵騎當前,如何與敵?
竇輔笑答:“夫人切莫以貌取人。諸兄長皆為義士。重諾輕身,以死相報。況家小俱在為夫治下多年。從未出奸惡之徒。”
若“民不畏死,何仍舊死懼之”。若舉國為寇,那個之過?
士貴妃亦笑:“吞刀吐火,始料不及。”
“夫君所立‘演兵器旗’,究竟有何妙用。”馬貴妃笑問。
一日兩場,意猶未儘。
“已入函園二崤城國邸。”士貴妃答曰。
更有頭戴斑斕假麵,鬼哭狼嚎。如山魈鬼怪,橫身攔路。衝雕零渾坐騎,噴出一口烈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