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泰笑問:“王命安在?”

漢時豪傑,諸多名節,先非論。單“淫不破義”,後代謂老友者,有幾人能做到。世風日下,物慾橫流。不覺得恥,反覺得榮。是故『孟德敬愛』,『劉備有毒』。

孫破虜引軍還,入宮覲見。

鄭泰麵色如常,正襟端坐。

請重視。耿雍並非慨歎,世道民氣;而稱,薊王識人。言下之意,世道還是這個世道,民氣亦是此等民氣。唯我薊王,可辨世道民氣。擇儘忠良,集合英傑。主臣一心,高低勠力,遂成本日上邦氣象。

“陛下明見。”孫堅順其言。

水衡都尉,奉王命,遊麟至此。誰敢言半個不字。那些各式刁難,官逼民反,皆隨風而散。微風劈麵,一片欣欣然。

知其博學多聞,善占天象,薊王遂拜為長安門學,博士祭酒。

“擺佈車騎,屯兵成皋,以觀時勢。孫破虜何故早歸。”合肥侯和顏相問。

數萬賊眾,見到鄭泰劈麵,納頭便拜,各自心安。

果不其然。

先前,合二州之力,斷難剿滅之泰山“劇賊”。竟不戰自潰,望風而降。詳確恐極。如有一日,與薊王對壘。軍心可用乎。

數萬泰山宿賊,若行強攻,必有死傷。兵不血刃,滅反賊闕宣。高堂隆雖借薊王威望,假鄭泰盛名,然有此豪舉,亦足可稱道。

薊王虎威,猢猻四散。

“既如此,明公宜將大人(老父),早日接回。猜想,陶使君,斷不會禁止。”陳宮進言。

聞鄭泰、高堂隆之事,關東群雄,各自嗟歎。

待凝集民意,淬鍊國風。上邦風采,商定俗成。因而“與善人居,如入蘭芷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”。再有“南橘北枳”。投,王之所好,民氣所向。腐敗吏治,蔚然成風。

“孫破虜免禮。賜座。”此時合肥侯尚不知傳國玉璽之事。

雁過留聲,人過留名。鄭泰,少有才略,好交豪俠。家富於財,有田四百頃,而食常不敷。因此名聞山東。後攜家小部曲,舉族投奔薊王。薊王親出相迎,引為近臣。授代主徵辟之權。

“謝陛下。”

薊王與鄭泰,主臣二人,相惜相契。充滿了大漢所獨占的痞氣豪放。後代冇法體味,亦無從複刻。唯大漢獨占。盛唐猶存。

見孫堅神采,不似作假。合肥侯稍得心安:“董侯乃賊臣所立。論正朔,尚不及弘農王。如何與朕比擬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