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勞煩少帥,好生安設。”何後不忘叮嚀。
稍後標兵來報,乃兗、豫二州郡兵。
何苗等人,渙然冰釋。薊王情長謀遠。又豈能棄何後母子於不顧。
白袍血染,有礙觀瞻。
“少吏並少帥,皆有萬夫不當之勇。得二位互助,性命無憂矣。”何苗喜不自禁。
“且繪草圖,雲深夜拜訪。”趙雲自薦。
“淯水東岸,十裡以內,可有塢堡,能容五百兵馬。”
俯瞰數千精騎,吼怒繞城。周倉、裴繼,眉頭舒展。
斯須,便稀有人,防備出堡。將陳到捆綁搜身,押入大堂。
“敢問夫人。為今之計,該當如何。”趙忠躬身問道。
“義之所向,無懼存亡。”趙雲再答。
華雄悄悄點頭:“言之有理。”畢竟華雄不過軍門都尉。自領三千兵馬,守備函園。從將來往西宮。如何能識太後之物。
“少吏覺得如何?”何後反問。
“既如此,當依計行事。送葬新野,舟下襄陽。”何結果有定計。
“當屬乘舟南下,最為便利。”趙雲照實答曰:“賊人見單車流亡,必傾巢來追。若半道設伏,擊潰追兵。此路亦無憂。”
“恰是。”
何後讚道:“少吏所謂伏兵,但是五百王騎。”
“你是何人,受何人教唆。”恰是都尉華雄。
“喏。”
“你腿腳不便,換做我去。”陳到攬過。
陳到點頭:“自南陽大水,淯水漫溢。裁彎取直,水道特彆深闊。高低皆無淺水。”
饒是陳到,亦不由一愣。
“當日於廊下,聽二位令君,言及夫人罹難。時主公出遊未歸,故南下馳援。”趙雲答曰。
“好一個儘我所能。好一個天下樓桑。”何後歎道:“大漢英傑,何其多也。”
何後欣然點頭:“少吏所言極是。小長安聚,西倚淯水。賊人順下宛城,所經之地,皆位於淯水之東。猜想,五百王騎,必伏於淯水之西。與賊眾隔岸相望。”
趙雲言道:“雲來時,王太後已命水衡都尉艦隊,北上馳援。途中又悉知,函園華雄都尉已領五百王騎先行。猜想,此時必伏於暗處,乘機而動。”
“那邊水緩,可渡革船。”趙雲又問。
目視二人遠去。何後忽道:“當真萬人敵乎?”
趙雲遂將前後諸情,娓娓道來:“時年事尚小,便與主公相約。待長成,必儘我所能,助天下皆為樓桑。”
“恰是。”趙雲答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