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因事關嚴峻。故劉備未讓薊國水軍前來護駕。隻派來座艦遊麟號,與薊國名產船隊同業。
小時候便是平常之人。想平常之想,走平常之路,為平常之為。
“長文免禮。”船麵已設筵席。劉備伸手相邀:“座。”
“陳群拜見主公。”雖早有籌辦,然拜在王被騙麵,陳群亦不由得心馳神馳。比起那些道聽途說的薊王盛名,自幼浸潤在薊國這片奇異膏壤當中的陳群,對王上的賢明神武,身臨其境,更深有體味。
“燕雀安知鴻鵠之誌哉。”
薊國房價,已破百萬。美田一畝,更作價十萬大錢。換言之,非我薊國編戶,采辦一樣數量的良宅美田,需付出薊錢六百萬。十倍於薊國百姓。
古往今來,事理穩定。
陳長文乃薊國“少年長吏”之俊彥。隻需圩滿文安大澤,二千及冠,指日可待。
薊國沃野千裡。新納諸妃,雖有耳聞,卻皆是初見。竇氏亦是如此。久居深宮,常日裡隻能俯瞰臨鄉城內美景。能以真臉孔示人,不過是隨送親船隊奔赴洛陽那次罷了。今伴夫同歸,幸得一觀。
劉備問及一地民情治政。
因而乎。“通行之法”,如光武所言:“諺言:‘貴易交,富易妻’,情麵乎?”
看我薊王,一起走來。
筆筆“非同平常之平常”,還覺平常。有句話如何說來著。
話說自樓桑分戶析產,戶數破萬。各城便連續有子分戶。良田一頃,如何夠分。何如城內、城外已無立錐之地。領兵在外的劉備與一眾重臣商討後,創建了“編戶分遷”軌製。
劉備曾命都水令鐘演,在前任根本上,構築一條“東北——西南”向漕渠。將境內由東而西:易水、泒水、滹沱水、巨馬水、聖水、?水、沽水、鮑丘水、浭水九條大河,枝津更數不堪數的龐大水係,融會貫穿,連成一體。
福共享,難同當。義也。
如前所說。種田十倍利,經商百倍利。販子能接受高出農夫十倍的代價。采辦良宅美田,便可落戶薊國。對於各地豪商而言,落戶薊國的利好,實在是多到難以複述。
簡言之。隻需是薊國編戶齊民,待家中諸子長成、婚娶。留一子擔當家業(多是宗子)。餘下諸子,皆分遷出戶。就近安設在鄰近諸城。亦可得良宅一座,美田一頃。良宅作價十萬,美田作價五十萬。若家不足錢,可一次采辦。若無充足貨幣,可向貲庫舉債。分期了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