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出三日,狗邪滅國。

明輪大艦一起摧枯拉朽,撞碎倭人劃子。箭如飛蝗,封閉海港。再放鬥艦,搶灘登岸。淩操領兵先登,一起砍瓜切菜,突入塢堡大寨。

知其醉心於註解《春秋》,劉備遂命著成《春秋左氏傳解》的薊國雙博士服虔,作陪。門下祭酒司馬徽、門下督鄭泰,主簿孫乾等人,亦從旁列席。

對稍後“雄長一州,震服百蠻”的“善感嘉應靈武大王(越南追贈)”士燮,劉備略有所知。

軍政大權,皆握於一人之手。此中短長,又豈能不知。然兩害相權,取其輕。為不使大權旁落,利弊衡量,唯選利重害輕。先撤除爭權敵手,再廢牧立史,行撥亂歸正不遲。策畫不成謂不奪目。

本覺得皆大歡樂,今後療攝生息。新帝亦分歧於先帝,發憤要為一代明君。不成謂不儘力。行事亦無可指責。

此行,自是為士異與劉備的婚事而來。

然先帝千算萬算,卻忘算了民氣。何後憂心新帝攀親袁氏,久居帝位。新帝憂心薊王離朝,大將軍必不相容。十常侍憂心新帝為皋牢黨人,痛下殺心。董氏外戚,何氏外戚,乃至連陛下本人,為飽滿羽翼,亦顧不得吃相丟臉,紛繁外放圈地。

本覺得乃當世梟雄。本日一見,倒是忠誠父老。頗令劉備不測。

一騎絕塵。想跟薊王一較是非,唯有吃灰。

趨利避害,人之常情。所謂“學成文技藝,貨與帝王家”。終歸好處最大,賣個好價。

士燮年青時,隨大儒劉陶習《左氏春秋》。後舉孝廉,補任尚書郎,因事免官。其父歸天後,士燮又舉茂才,曾任巫縣令一職。新帝繼位,賦閒在家。閉門謝客,醉心於註解《春秋》。

淩操久隨薊王。焉能不知主公好惡。兵鋒所指,生靈塗炭。

江淮逆亂,盜賊蜂起。丹陽等地,又是精兵之地。可想而知。不管朝廷還是賊匪,皆垂涎不已。飽受兵亂暴政襲擾,山蠻有磨難言。此消彼長。因而舉族北上投奔薊王,遂成活命之選。

人名樹影。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。薊王亦非一夜成名。少時隨恩師南下平亂。堆錢伐賊,任憑自取。便有丹陽少壯,各取十萬而回,後領親族當兵。再有周泰、蔣欽整取錢箱,殺賊以儆效尤,自投帳下。待討滅賊亂,家眷皆隨劉備返回樓桑安居。薊王大名,口口相傳。便有山蠻舉族北上,落戶督亢。悠悠十載,從未間斷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