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回稟主公,臣思平樂《秦漢之盟》。”盧少保果有遠見。域外大國,薊王已與秦後和親。若再攀親貴霜,獨剩安眠,必心生猜忌乃其一。且薊王早定,“反·遠交近攻”之計。貴霜扼蔥嶺之西。其國境狹長,若取北身毒廣袤之地。又與薊國和親,背靠西域,再無後顧之憂。必儘力西顧。安眠與羅馬,本就是夙敵。因同與薊國攀親。貴霜必許以厚利,壓服羅馬,二麵夾攻。

先國後家。外事畢,再議府事。最後纔是國政。

青儲飼料本錢,可忽視不計。

此時,諸國老,已從二千石進言中,獲益很多。除利弊得失,皆已言透。更有甚者,國老可判,在坐二千石,大家情意如何。何人附和,何人反對。附和者多少,反對者又有多少。皆一清二楚。

若為國之名臣。隻需於國無益。即便眾口一詞,亦會力排眾議。振聾發聵,擲地有聲。

所謂見仁見智。薊國朝堂,堪比百家爭鳴。且絕非學術之辯,乃是治國之論。即便一言不發,隻需側耳聆聽,亦大有裨益。

薊王悄悄點頭,又問恩師:“盧少保何意?”

先前疏浚河道,草原各部,皆興趣寥寥。現在掘泥造台邑,各部大人,好處牽絆,如何能不經心極力。薊王此計,一石二鳥。可謂,分身齊美。

須知,薊國新穀,一石三百錢。一石穀,可販三百石(飼)料。

身邊報館右丞衛覬,聞絃歌而知雅意:“恰是此因。”除此以外,熟諳各署寺,行事流程,結識京中同僚,亦有助於出為外官。

可想而知。台邑一出,必流行草原。

心念至此,陳琳這便收攏心神,洗耳恭聽。

《周易·繫辭下》:“服牛乘馬,引重致遠,以利天下。”服牛、乘馬,皆是良畜。

比二千石以上。此時發聲。撤除自我觀點,亦從先前百官進言中,擇選良言,融會貫穿。畢竟位高權重,才乾過人。論為政之道,施政心得。二千石,遠超千石。洋洋灑灑,字字珠璣。

隻需言之有物,皆可麵陳於薊王劈麵。

俗謂“雙拳難敵四手”。安眠如何能抵抗。

草原事畢。朝議持續。

如此說來。薊王問政群臣。集思廣益,分三階段:

一言蔽之。羅馬、安眠、貴霜,相互攻防不竭,三國紛爭不休。才於大漢,最為無益。特彆被一條絲綢之路串連。好處之大,斷難輕棄。可想而知,便是一座扼守絲路的綠洲小城,亦需重兵扼守。收取钜額關稅。同理,日進鬥金之邊疆小城,敵國亦垂涎萬分。假扮鬍匪,抄掠來往商隊,更是屢見不鮮。犬牙交叉,明爭暗鬥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