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無事上奏,或不進諫,亦或未受皇命,皆無需出列。

說罷。便攜二妃,直升二樓寢宮。遵還是例。新婚七日,薊王皆要與新人同床共枕。不成夜宿他處。

“可有要事奏報?”陛下又問。

“卿之意,朕已儘知也。”宗正乃九卿之一,故陛下以“卿”相稱。

與劉陶搶先劾奏劉備,如出一轍。桓典劾奏薊王逾製,亦是奪人先聲,決計而為。以堵悠悠眾口。

不等劉備推讓,尚書令曹節已伏地高呼:“老奴服從!”

公然。本日早朝,見黃門令左豐,親領薊王入宮登殿。候在殿外的百官,紛繁近前施禮。

待朝會結束。內官高唱:“陛下為君興――”

盧尚書側身避過,再回禮:“拜見王上。”

薊王富甲天下,薊國兵強馬壯。國中人才濟濟,內政交際,皆不缺妙手。現在臨朝,自當為陛下分憂。

“急症下猛藥,亂世用重典。”亦有人起家辯駁:“搶先續命,再治病。性命不保,何談病癒?”

“黃巾已平,天下初定。各地餘賊,皆不敷為慮。各州刺史,捷報頻傳,剿除境內賊寇,民氣始安。若重設州牧,掌一州之軍政,權益尤重。為牧者,凡起不臣之心,則天下危矣。”何進大聲奏對。

“黃巾不過蛾賊。雖浩繁,卻勢輕。豪門、世家,豪右、勳貴,皆少有裹挾。然若拜為州牧,必為海內‘重名之士’。弟子故吏,親朋老友,何其多也。一旦為禍,必百倍於黃巾。若州牧隻取廉潔高士,又為州內豪族所輕,與刺史何異?故臣覺得,此例不成開。”董重越答越有自傲。撤除開首略顯生澀,整段奏對,思路清楚,層次清楚。令人瞠目。

時候已到,殿門四開。群臣除鞋入朝,順次就坐。漢時朝會,除非大典,無需站立。皆有席位。“正(襟危)坐”便可。待陛下臨朝,變正坐為長跪。行君臣之禮。而後就坐。

“拜見王上。”

“本來如此。”何氏聰明竟不下何後:“今後若得皇後相召,夫君無妨攜妾同往。”

“薊王新婚燕爾,本日登朝,何其急也。”

董重渾身一凜。下認識偷看密密麻麻,寫滿朝芴的蠅頭小楷,這便起家奏對:“臣覺得,此例不成開。”

先前另有四百年鼎祚蒙蔭。終歸有些家底。盤中餐馬草率虎,尚且夠分。現在江河日下,朝政日非。正因盤中殘羹殘羹,所剩無幾,不敷分了。饑腸轆轆,虎視眈眈,各方人馬,你方唱罷我退場。開端明爭暗搶了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