按部就班。待五十國使,順次登台。
天命所歸,局勢所趨。猜想用不了多久,餘下三國,必會遣使來拜。
假以光陰。杜畿乃西域副都護不二之選。
問過擺佈方知。杜畿生母早已過世。家中老母乃是繼母。對繼母尚能至孝如此,杜畿此人,必是純臣。果然國士無雙。
前車之鑒,先人又豈能不警省。
“免禮。”高居主位,一身朝服的劉備,微微一笑。
難不成等大將軍興西域五十餘國兵馬,前去討伐嗎。
蒲月尾。有京兆杜陵人杜畿,攜老母、薦書,趕到它乾。
貴霜王使,烏孫王使,快馬加鞭,趕來它乾城拜見。劉備再擇穀旦,專為二人行開館典禮。入駐大使館。
又有人會說,軍權和政權畢竟分歧。
陛下擢升長史為都護。便是讓劉備全全措置西域事件。
餘下財物,皆運往臨鄉。
換穿漢式華服,舉手投足,氣象一新。手中節杖,皆以竹為杆,上綴犛牛尾毛。乃是漢家意味。
“下臣拜見大將軍。”
聞台上大聲唱喝,龜茲大使這便穩步出列,在眾目睽睽之下,拾階而上,登臨高台。
乘大使專車,繞內城一週。圍觀公眾山呼海嘯,追著馬車,載歌載舞,喝彩雀躍。
劉備問清方位地點。這便驅車趕往屯田之地。
海量的五銖銅錢,正由樓桑貲庫,金水貲庫,源源不竭的運來。以解西域,缺錢之困。
大將軍頭一個喚的便是龜茲國使,足見乾係深厚。龜茲王使麵露憂色。
更何況都護職在:統領大宛及其以東城郭諸國兼督察烏孫、康居等行國,頒行朝廷號令;諸國有亂,得出兵征討。
有人會問,劉備如此行事,是否有擅權僭越之嫌。
杜畿真知灼見,對答如流,國士無雙。兩位府丞大喜過望。這便拜為柳中城長,全權措置屯田事件。
留下豐富拜禮,劉備手書一封,向遠在長安的京兆尹劉陶稱謝。
回洛陽後,再嚐嚐看。許有轉圜。
如果普通人也就算了。大將軍北定草原,西通絲路。疏勒國楨中城,號稱飛鳥難度,固若金湯。還不是一日淪陷。
開館典禮的影響,遠超世人的設想。
正所謂人靠衣裝,馬靠鞍。
與一身短打的杜畿,在田頭席地而坐。一番政論,遂知其大才。欣然授予侯府舍人,兼領柳中城長。成為繼戲誌才後,又食雙奉之重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