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敢不從命。”伊蠡王肅容下拜。

“且傳語西域長史,安眠之患不解,貴霜無從出兵。”胡毗色伽二世,終歸未曾利慾薰心。

“這……”使者畢竟久居西域,對西域都護府吏治民情,多有所知。這便考慮答曰:“時,都護府二丞,受命返國。照顧夏宮數千美人,此中不乏域外各國公主。然至今仍居於薊西長安行宮。未得入薊王後宮。”

“下臣,乃出伊蠡王部。”北烏伊列使恭敬作答。

“莫非,王上非取安眠,乃另有所圖。”伊蠡王很有主意。

此風俗,與東胡各部近似。

而薊王恰好相反。一季三登,非常垂涎。

北烏伊各國,乃由北匈奴伊蠡王部、呼衍王部並北單於殘部,西遷奄蔡國東境所共立。“烏伊列”即為“伊各國”,因境內伊列水(伊犁河)得名。《漢書・陳湯傳》載,匈奴郅支單於如得烏孫、大宛兩國,便會“北擊伊列,西取安眠”,既此。今已為康寓所滅。“北烏伊列”,言指西遁後,於康居北境,皋牢屬國奄蔡,再立。

“貴使出自何部?”韋端笑問。

西域大使館,夏宮。

“隻慮安眠,背後一擊。”便有大臣道破隱患。

“不敢。”伊蠡王恭敬還是:“安眠乃強國,控弦之士,不下數十萬。僅憑郅支城中兵馬,如何‘西取安眠’?”

北匈奴,滅族期近。

“西取,乃為寇也。”韋端實言相告。

聞此歎,北烏伊列使,雖不置一語。然眼中哀傷,斷難諱飾。誰又能想到,再經二百年療攝生息,北烏伊列一起西征,兼併沿途諸國。直抵羅馬邊牆。匈奴王阿提拉,號稱“上帝之鞭”。

此,便是北匈奴,千載難逢,複起之機。更是宿命使然。

“雖未言中,亦不遠也。”韋端笑問:“伊蠡王,可願舉火為先。”

“我主成心,發郅支城中各部兵馬,‘西取安眠’。不知貴國,可願同業。”韋端終道破天機。

“服從。”酒保不敢怠慢,稍作歇息,馬上折返。

話說,百年漢匈戰役,乃至匈奴王庭分裂。南匈奴內附,北匈奴西遷。時有十萬種落,漫衍草原。後併入鮮卑。待鮮卑毀滅,草原各部又融入高車。據此可知,匈奴、鮮卑、高車等,皆種出東胡。說話相通,風俗附近。正如大月氏,與貴霜。

“回稟上官,郅支諸事,下臣已知。”北烏伊列使,倍加恭敬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