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仙師免禮。”劉備笑道:“賜座。”

“郭隗、樂毅、鄒衍、劇辛、屈景,五小金台,好像神來五指,並立四方館側,集合人望,儘入彀中。”李脫言道:“縱橫家、陰陽家、兵家、法家、農家、儒家、墨家、道家、名家、小說家……天下百家,士競投薊。再續漢祚二百年,王上功高蓋世。”

八百年來,此派香火未曾斷絕。足見傳承有序。後代稱“李家道”,活潑於江南一帶。從最後一蜀中方士個人,展轉吳地後,遍及傳播。李家道,一樣以符水治病,與天師道頗多近似。或為五鬥米道支係,亦未可知。然,比起走基層大眾線路的五鬥米道。李家道,逐步滲入上流王謝望族。晉今後才逐步消逝,融入天師道。

“仙師何出此言?”劉備果興趣盎然。

鄒衍乃戰國末之陰陽家,五行學說初創人。著有《鄒子》一書,倡導“五行說”、“五德終始說”及“大九州說”。因“儘言天事”,時人稱其為“談天衍”,又稱鄒子。

此時現在。神仙“李八百”本尊。羽士李脫,正立於薊王劈麵。栩栩如生,活矯捷現。其妹,女道李真多,並立品側,惟妙惟肖,驚為天人。

館如其名。此館用來訪問群仙,合法適合。

“不過是奪舍續命,何來黃帝神丹。”盧暒一語道破。

“竟是盧夫人劈麵,失禮,失禮。”所謂“真人麵前不扯謊話”。既是同道中人,李脫自不敢粗心。

“正如傳聞所言,兩漢之交,貧道不忍看天下板蕩,生靈塗炭,遂泛舟海上。偶遇蓬萊仙飛陽帝君,傳授金丹道法。修煉百年,略有小成。”偷眼看薊王神采。見並無半分貪念,李脫倉猝收斂:“實不值一曬。”

美人,乃後宮妃嬪稱呼。前漢時,“美人視二千石,比少上造”。今漢光武複興,“又置美人、宮人、采女三等,並無爵秩,歲時犒賞充給罷了”。薊王宮美人,卻能領千石宮俸。若誕下子嗣,則再領千石家俸。盧暒當如此例,食雙千石俸。折六十四萬八千大錢。加上‘歲時犒賞’,當過百萬。

“謝王上。”李神仙兄妹,翩然落座。

“或人”將信將疑。回問家中長輩,公然得證。翻出所贈仙家物品,耐久彌新。人證物證具在,如何能不信覺得真。因而一傳十,十傳百,百傳千千萬。近似事件,八百年來,層出不窮。四周百姓如何能不堅信。

諸如許師鐘璦,倭女王那美,精通巫術、鬼道,此來並未伴駕擺佈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