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何況,一旦功成。扶保貴子即位為帝。當時,薊王自會披肝瀝膽,護佑董氏一門全麵。

董太後越看越喜,不由得打起腹稿:“薊王太妃台啟……”

劉備在心中歎了口氣。卻神采如常:“正如太後所言。臣隻討情意相通,比翼齊飛。至於聚少離多,春秋整齊,皆不敷為慮。兩情如果悠長時,又豈在朝朝暮暮。”

“太後謬讚。劉備不過旁係末枝。能享齊人之福,已是大幸。且如太後所言,我與董驃騎,乃老友。雖未義結金蘭,卻也是刎頸之交。”

“臣,搶先稟母親。”

母親寡居,含辛茹苦,變賣產業,哺養劉備成人。為絕人丁食,義結金蘭。二位義母,視如己出。劉備至孝,侍義母如生母。

“臣,領命。”劉備還能如何。董承之女,莫不是董朱紫?十年以後,物是人非。董太後或已不再。時勢究竟如何,便是劉備亦冇法預感。

董太後細細看過,不由眉開眼笑:“王上有禮有節,也不枉朕一片包庇之心。”

合法大用。

五十六位公主,白日習文學武,夜晚機織刺繡。鬥轉星移,日夜不綴。漢禮精純,詞能達意。亦寫成一手工緻漢隸。撤除本性、種族使然,統統皆與漢人無異。

明天若不承諾,董太後必生間隙。於國於家皆倒黴。

看似皋牢結好薊王,隻為麵前。實則,乃為董氏鋪一條後路也。董太後雖隻顧私利,卻也能為長遠計。

“甚好,甚好。”董太後隔簾看薊王英姿無窮,不由言道:“隻恨(董氏)門內無人。如有二八才子,必也同嫁王上,以續通家之好。”

簾後董太後,柔聲言道:“王上請起,賜座。”

大義身先。

薊王天命所歸,又何愁繁華繁華連綿無儘,蒙蔭子子孫孫。

定要讓公孫長姐,長命百歲。與孤相伴終老。凡想入主王妃之位者,皆死在前頭。

前情舊事,足見一斑。

劉備出發前,臨鄉已有家書傳來。言,此次與竇氏瓊英,相伴來京者,另有五十五國,五十六公主中的二十八人。

“王上所言極是。”董太後柔聲道:“我侄董承,有一女。相者言,此女後必大貴。不如待長成,再嫁王上如何?”

正應了那句,上天有好生之德。

時人重諾。豪傑更是重諾輕死。劉備乃當世豪傑。既已承諾,必無懺悔。再說,有其母必有其子。劉備先父與範氏女指腹為婚。長女不幸短命,範氏待小女長成,再嫁之。便是現在薊國王太妃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