薊王這便與劉曄,同車前去樓桑將作寺。琉璃暖棚,實驗田內,海稻密如蘆葦,結滿稻穗。本來,將作寺已動手種植。
“哦?”論博學廣識,與會國老,難分伯仲。米腐呈紅,稱“赤米”。《國語·吳語》:“今吳民既罷,而大荒薦饑,市無赤米。”便是指腐米。
不料開釜一觀,竟驚撥出聲:“咦?”
灌漿期的海稻,稻穗青白,瞭望如蘆葦蕩。稻穀具芒刺,稻米呈紅色。稻苗長勢快、再生力強。株高根深,不易倒伏。即便漲潮,海水倒灌。高達一丈的海稻穗,亦難被海水淹冇,退潮後還是青苗如栩。
“速速取來。”
女官靈巧答曰:“乃出主公象林苑。”
待育種成,鹽府再無缺糧之困。
且海稻根係發財,極利灘塗紮根。又因好似蘆葦,故常被錯認。若非將作寺良匠,偶爾得見。需二千年後,才被國人發明。
隻見,赤金琉璃罩下,一株巨禾,通高一丈。引來驚呼無數。
正忙於東境鹽田的大夏令劉曄,聞訊入宮。求見薊王劈麵。
“然也。”女官答曰。
薊王雖早歸。仍身在蜜月中。故侍寢皆是甘後、甯貴妃等七美。
棉花出西域,並非最大發明。
聞此言,與會世人,無不稱奇。蔡少師又命人揭去赤金琉璃罩。取根下泥土一觀,果是不毛鹹土。
須知,漢人以高為貴,以高為極。且喜朱丹之色。“丈高海禾”,“赤玉珠米”,無不與漢人好惡相合。更有南極白叟,化腐朽為奇異。重厚利好,乃至天下皆信覺得真。
薊王情長之主。家國天下,交誼兼顧。少時拘束,本日情牽。為時人津津樂道。甯貴妃之事,茶社、酒壚,平話人亦經常,隱晦提及。傳聞,薊王與長姐瞭解,乃出甯貴妃牽線。換言之,甯貴妃與薊王瞭解,猶在公孫王後之前。
薊王家米,王田壽鯉。薊王家百畝美田,君臣同食,早成常例。粒粒皎白欣長,暗香四溢。劉寵薊國宿吏,久食君俸,自當如數家珍。
此乃無上吉祥也。
“鹽鹵之地,寸草不生。”蔡少師又問:“此禾可獨活乎?”
莫非,薊王竟用赤米,為國老賀壽。
劉曄乃薊王同門師弟。自掌鹽府,已曆數載。學乃至用,知行倍增。各式鹽作構造器,不竭脫穎而出。反哺薊國構造術,劉曄功不成冇。
“此便是赤稻?”眾國老瞻仰巨禾,將信將疑。
蔡少師言道:“何不分食。”
“當真一丈高乎?”甄都金鑾殿中,董侯當有此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