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話說,先生雖上知天文,下曉地理,又知前後五百年。然倒是以儒入道,與台上眾仙家,並非同路。語不投機半句多。何故湊這趟熱烈。”

先前幼年,不知韜光養晦。現在再看,方知母親良苦用心。

參考烏角先生左慈,傳授控術時的心得。薊王劉備竊覺得,神乎其神的關頭,便是後代所謂的“知障”。

劉備當沉思熟慮。

先賢有言:“高築牆,廣積糧,緩稱王”。此話乃亂世安身之本。然承平亂世,又當作何變通。

先有琅邪於吉,引數門徒道童入館。

一言蔽之:“違背常理的目睹為實”。

於吉,一作乾吉、乾室。《後漢書·襄楷傳》:“順帝時,琅邪宮崇詣闕,上其師乾吉(於吉)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,皆縹白素、朱介、青首、朱目,號《承平青領書》。”《三國誌·孫策傳》注引《江表傳》:“時有羽士琅邪於吉,先居住東方,來往吳會,立精舍,燒香讀道書,製作符水以治病,吳會人多事之。”

歸正,劉備不信。

劉備一起走來,能初心不改。當真得來不易。少年時,先製果凍,再造寢墊。終得一夜暴富。亢奮難眠,欲比崔氏田莊,大興祖宅。母親雖未駁一言。然卻旁敲側擊,舉前朝樊重之事,循循善誘。奉告劉備,宗親亦要顧及。待劉備將樓桑村形成樓桑邑,引四方流民來投,終複祖爵,再收少時老友為家臣。廣納天下仁人義士,終如願封國。如此亦步亦趨,積少成多。得千裡國土,九百萬百姓。

此中高深莫測者,多以扭曲時候、空間為手腕。縮地千裡,鬥轉星移。不一而足。

歸根結底隻一句:出產乾係要婚配出產力。封建期間,封建人丁便劃一於出產力。不堆集“有效人丁”,更待何時。

神仙李脫,世居西蜀金堂山、龍橋峰下修道。蜀人曆代見之,約莫來往八百餘年。因號曰“李八百”。攜妹李真多,同赴四方館。其妹,李真多。少有仙姿,沉迷玄理。李八百授其朝元默貞之要訣,雖已隨兄長修行數百年,然卻貌如雙十美人。神情莊肅,風骨英偉,異於弱女之態。人或見之,不敢正視。

最令人揪心扼腕。

號稱“活神仙“之王遠,王方平,慈眉善目,白髮童顏,乘青牛車入館。掐指一算,王神仙當飛昇期近。

看到此處,劉備唯有長歎一口氣。好一個:群仙集會(請接下句)。

正應了劉備少時那句童言無忌:“不患寡而患不均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