話已至此,無需埋冇。董太皇言道:“少府且近前來。”

“下臣受命行事。命出那邊,一概不知。”蔣乾答曰。

蔣乾不敢坦白,這便將累日來“受命行事”,事無大小,和盤托出。

“高低二句,前後二帝。”董太皇靈光一現:“莫非,童諺上句言‘史侯’,下句說‘董侯’。”

先拯救,再治病。

“下臣,亦如此想。”蔣乾遂坦誠相告:“下臣受命留京,代主行事。時我主尚在昏睡當中。如何能發號施令。然稍後,下臣得主公敕令:救三宮帝後,並王子公主。主公存漢室之心,昭然若揭。少帝假扮史道人,暗中聯絡群雄,突然發難,篡奪大權猶不滿足。若得《起居遺詔》,必行滅口。當時,不但三宮帝後難以倖免。便是王美人貴子,亦難保全。下臣竊覺得,時至本日,唯有如此,方能存漢室,續鼎祚。”

“臣,辭職。”張儉言儘於此。

俗謂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。言及黨人切身好處,張儉終究下定決計:“敢問太皇,可聞京師童諺否?”

一語驚醒夢中人。董太皇言道:“唯避入薊國。朕與董侯,方有一線朝氣。”

聽罷,盧植問道:“此乃薊王之意,還是賈詡之謀。”

張儉又道:“薊國大漢一藩,薊王威震天下。然君臣有序,親疏有彆。臣,竊覺得。薊王斷不會輕起兵器,進京勤王。亦不會等閒奉詔,討伐南陽。然若太皇攜貴子,辟禍薊國。再明示先帝《起居遺詔》。猜想,薊王自當奉詔,廢長立賢。薊王都臨鄉城,號北都。遠非南陽可比。太皇垂簾稱製,薊王幫手貴子。待天時天時人和,揮師南下。江山可定矣。”

待遺詔重回簾後。

見張儉無言以對。竇太皇又言道:“後將軍麾下將校,多得封賞。不出所料。後將軍年內便將高居九卿之位。此乃取禍之道也。”

“下臣,拜見司空。”主記蔣乾,應邀登門。

“薊王何意?”盧司空問道。

函園,仙台裡。盧司空府邸。

便有一蜀錦書囊,自簾後遞出:“少府且自觀。”

“少府之意,朕已儘知。”董太皇不置可否:“容朕細思。”

“不出所料。”董太皇一聲嘲笑:“不過受些皮肉之苦。猜想,史侯尚無此膽量。濫殺外戚。”

“何諺之有?”孔殷間,董太皇未及貫穿。

心中大定。董太皇不動聲色:“當如何施為?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