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二今後,太後車駕出城,西入上林苑,送弘農王就藩。”許攸言道:“必將何苗裹挾此中。暗送出城。”
“神上宗師。”陳琳幡然覺悟。神上宗師,至死不渝。薊王亦甘冒除國之險,保其壽終正寢。
言罷,許攸口出剖心之言:“知微見著。為惡,我遠不及右國令。為善,助薊王三興炎漢。夫,君子曰:‘恃陋而不備,罪之大者也。備豫不虞,善之大者也。’薊王名備,乃為天下首善也。首善便是至善。故曰:‘大(學之)道,在明顯德,在親民,在止於至善。’是故,許攸雖有小惡,卻功在首善。何罪之有?”
“喏。”許攸再拜而出。
三日之期,轉眼即逝。
幕府中丞賈詡,夜開府議。參議洛陽事件。
“長,久也。情,愛也。”陳琳脫口而出。
自玄月十五日遇刺,至廢立新帝,改朝換代,不過半月。
“來人。”待許攸出殿,董卓神采突變。
及十月一日大朝。
新官上任三把火。
“喏!”牛輔自領命去。
聞此言,許攸眼中,忽出現一絲暖意。又隨之散去。
“然也。”許攸笑問:“天下皆言長情,不知此二字,孔璋又作何解?”
言及此處,許攸亦感慨萬千:“薊王少複祖爵,興霸道治國。乃(首)善之始也。”
“子遠何出此言?”陳琳驚起。
“長情,乃遠謀也。”許攸一針見血:“情長謀遠,便是薊王以是行事也。子曰:‘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’薊王少時,居十裡樓桑,有家中長姐,將一身所學,傾囊相授。另有四友寒來暑往,傾慕訂交。慧眼識豪傑,一金知民氣。而後通渠圩田,築路造樓。樓桑大治,因複祖爵。後割頭進封,非功不爵。終並六縣為王。娶長母之姐為妻,初為世家豪族所詬病。言,臨鄉侯何其短視也。然薊王一意孤行,初心不改。因而劉氏宗親,舊友故交,天下公孫,悉數歸心。大丈夫,立於六合間,當奮三尺劍,布衣為王,何必仰人鼻息。今再觀,薊國和合之風,遍吹巨馬兩岸。無忘貧賤之交,不出荊布之妻。英傑輩出,天下齊投,皆始於薊王也。”
稍後,董卓自拜相國,封郿侯,“入朝不趨,劍履上殿”。並於朝野表裡,廣佈親信,僭用近似天子服飾及車駕。呼召三台,權傾朝野。
“稟太師,苑眾駐稀有萬兵士。”牛輔答曰。
董卓行事果斷。俗謂“快刀斬亂麻”。待洛陽八關重開,天下方驚聞,朝廷顛覆,江山易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