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乃郡之豪族。”虞翻答曰。
得前同僚保舉,因隨周憬治水,而青史留名之屬吏,紛繁退隱。有故曲紅長零陵重安區祉,字景賢。故舍涯長南郡邔(qǐ)蒼陸,字叔夏。故湞陽守長、南平丞長沙漢昌塞祗,字宣茚。故行事耒陽華戛,字漢威。故吏郴褚禧,字謙遜。故吏耒陽蔡朗,字已明。故吏湞陽劉明,字仲機。故吏湞陽左勝,字仲升。故吏湞陽左觫,字妙舉。故吏湞陽宋碩,字子張。故吏含洭堯禹,字公製。故吏含洭張邵,字曼威。故吏含洭黃詳,字伯茚。
《薊法》:“五家作保,坐罪並罰。”
越是蠻夷,越重恩德。
江表十港,既是港亦是城。
除故吏,亦得新人。
沿茅尾海一字排開,逆上醴水兩岸,何其壯觀。
人皆向好,民皆向善。無可指責。見部民大半投奔薊國,夷帥乾脆舉族來投。
特彆虞翻,剛上坦直,為人忠義。周暉見之甚喜,遂授予六百石之水司空長,主詔獄囚徒。
水衡都尉,既為雄職。麾部屬吏,“水衡五丞”、“九官令丞”、“七官長丞”,皆可獨當一麵。
“信使並未言明。”虞翻又答。
至此,水衡都尉,職員劃一,可堪大用。
不出三日。竟有百戶,得償所願,換居船樓。其中便當,聞所未聞。引親朋無數,登船觀瞻。海市所攜船樓,五日售罄。然更多夷人,正紛至遝來。
“羌胡俗恥病死,每病臨困,輒以刃自刺。(鄧)訓聞有困疾者,輒拘持縛束,不與兵刃,使醫藥療之,愈者非一,小大莫不感悅。永元四年冬,(鄧訓)病卒官,時年五十三。胡人珍惜,朝夕臨者日數千人。戎俗父母死,恥哀號,皆騎馬歌呼。至聞訓卒,莫不吼號,或以刀自割,曰:‘鄧使君已死,我曹亦俱死耳。’前烏桓吏士皆馳驅門路,至空城郭(擅離職守)。吏執,不聽,以狀白校尉徐傿。傿感喟曰:‘此義也。’乃釋之。”
“稟都尉。”新任水司空虞翻,趨步入內:“有會稽焦矯,遣人進謁,約都尉句章(港)一見。”
無妨。薊國十萬船戶,濱水而居。新船訂單,排滿國中二十七港船廠。換下舊船,補葺加固,表裡一新,亦不弱分毫。海市令六百裡傳書返國。薊王當機立斷。令改革創新畢,尚未售出的船樓,悉數南下。帆竿如林,乘風破浪(‘之’字形),不下萬艘。
番禺人董正,字伯和,少有風儀,耽經籍,性高潔,十五歲通《毛詩》、《三禮》、《春秋》,遂以“學行”著名,公府累辟皆不就。卻自投周暉座下,願為薊王效力。黃豪,字子微,十六歲通《論語》、《毛詩》。年二十舉茂才,居住廣信,傳授生徒。被董正所舉,一同退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