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臣,荀閎,服從!”

“太學博士趙戩,加‘太中大夫’,秩比千石。領渝陽長。”

陳紀又因舉慈明先生有功。薊王擢其為門大夫。領雙二千石俸。因著書立傳,故被太門生,尊為“陳子”,亦稱“陳大夫”。乃太學壇,僅次於儒宗鄭玄之經學大師。五弟陳信、六弟陳光,年富力強,遠未稱老。出為一縣之長,合法其用。

中書令趙娥,又取詔命朗讀:

“臣,荀紹,服從!”

“五經博士荀愔,加‘太中大夫’,秩比千石。領文生長。”

顆粒歸倉,民氣始安。

“封荀紹為首陽長,秩三百石,‘銅印黑綬’。另賜銅錢五萬,蜀錦十匹,四時朝服及匹馬軺車一駕。”

“除太學博士趙岐,為滏陽令,秩千石,兼領薊王宮行人。”

自此時起,至來年雪花路開,河海融冰。薊人有近蒲月光陰,闔家團聚。走親探友,姻婚嫁娶。奉侍父母,祭奠先祖,不一而足。河北皆有石炭出。無煙石炭,多用於烹調采暖。餘下才輸往各處工坊,用於燒造冶煉。

先前朝廷俸祿,錢穀參半。薊王百官,則儘取薊鈔。現在天下效仿。正因薊國一石穀,作價三百錢。二十年如一日。再加薊商通行四海。外洋珍貨,源源不竭,販入大漢。故薊鈔采辦力,有增無減。

“擢升葛城令司馬朗為安昌守,治首陽,秩二千石,銀印青綬。兼領薊王宮舍人。”

“除太學博士孫嵩,為文安令,秩千石,兼領薊王宮行人。”

百官行列,便有人交頭接耳。話說,今時分歧昔日。今是薊吏,明為漢臣。今治一縣,明守一方。便是為十三州之牧,亦或高居朝堂,貴為三公九卿。亦未可知也。

不等世人噤聲,便聽儒宗持芴跽奏:“老臣,代獨子,謝主公厚恩。”

薊王冠冕入殿。百官寂然,王上必行封賞。

“臣,司馬朗,服從。”司馬八達之首,持芴出列。雖國中早有傳聞,然王命下達,司馬朗仍不免心潮彭湃。恰是二千及冠。

鄭玄遂以“千裡留白書”,奉告諸友。成為一段嘉話。天下名流,學優則師,師優則仕。出為千石城令,得償所願矣。

“封荀閎為蘆州長,秩三百石,‘銅印黑綬’。另賜銅錢五萬,蜀錦十匹,四時朝服及匹馬軺車一駕。”

然鄭博,何許人也?竟能與荀氏二子並列。

“臣,陳信,服從。”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