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少師之蔡邕,註解道:文武之道,一張一弛;乘風萬裡,並土分封。
特彆和合之風騷行。羌氐諸胡,以嫁入漢家為傲。漢家兒郎,亦多娶胡妻。究竟是胡化,還是漢化。國中曾有爭辯。乃至太學壇專開博論。莘莘學子,暢所欲言,各抒己見。
登墉宮,入石殿(石室),麵見王母。
“好一個,幸有三足烏為使。”西王母已覺悟:“匣中非‘罰銅’,乃‘娉資’也。”
釋比翟薑言道:“慧妃所誦,乃出司馬相如《大人賦》,又稱《大人之頌》。以‘大人’,喻天子,賦中‘大人’遨遊天庭,與‘真人’周旋,以群仙為侍從,過訪堯舜並西王母。乘風淩虛,長生不死,清閒安閒。乃是逢迎武帝好神仙,求長生而作。筆墨糜麗。前漢時廣為傳播。”
自開江表十港。萬邦風景,紛至遝來。各種果蔬魚鮮,外洋奇珍,源源不竭,運抵泉州港。薊國名產,亦隨之馳名外洋。為天下所知。
目視墉宮玉女王子登拜彆,當昔不解:“敢問慧妃,夫君因其所害,既往不咎已是善待,為何反贈一億資財?”
慧妃忽笑:“西距崑崙,幾日之遙?”
正因如此。故國人遠遊,多自稱“薊人”。
與其說,上庠令鄭玄、少師蔡邕,乃是為“薊王之言”註解。不如說,乃是為泱泱薊國指導江山,勾畫雄圖。
此穀群山環繞,隔斷冷風。通天之階,沿冰壁開鑿。上鋪外相獸骨,連以千年繩結。群峰之間,以吊橋相接。腳下,身側,皆取用不著名獸骨,牢固拚接。所謂“百繞千結,獸骨嶙峋”。彆有洞天,世外桃源,莫過如此。
薊王大誌,足見一斑。
殿中雲霞美人,多出仙門。同侍薊王,自無需介懷。當昔遂問:“神仙之術,當真能長生不老乎?”
千裡國土,千萬百姓。揚帆南北,馳騁東西。開枝散葉,欣欣茂發。
兩邊引經據典,唇槍舌劍。數次對壘,皆勢均力敵,不分勝負。
墉宮玉女王子登,備說前事。四周女仙,皆麵露憂色。
與世人所想,崑崙凜然高絕,滴水成冰,寸草不生完整分歧。墉宮地點,崑崙北境,竟繁花似錦,暖和如春。熱泉自地下暗河湧出,熔化厚厚冰壁,注入山穀。溪穀兩側,霧氣氤氳。出現陣陣暖意。
身懷一億巨資,墉宮玉女王子登,如何敢涓滴懶惰。日夜兼程,風雨無阻。穿冰川溪穀,走“崑崙秘徑”,到達墉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