門下祭酒司馬徽,一時難以定奪。遂上報薊王,備說詳情。
大將軍何進,大馬金刀,粗聲發問:“薊王再行和親,意欲何為?”
劉備遂問詳情。
時大漢,國力強大,聲望遠播。“漢興,海內為一,並關梁,弛山澤之禁,是以富商大賈周流天下,買賣之物,莫不通,得其所欲。”
士朱紫乃交州人氏。對嶺南地貌,知之甚祥。
洛陽西郭,壽丘裡,大將軍府。
“無妨。”劉備言道:“可命水衡都尉順下,鑿石通江,一起疏導便是。若遇隔絕,則雇青壯,裁彎取直,掘渠四通。西南水網縱橫,正可一用。”
然,此亦是能人所難。蜀身毒道,之以是被後代稱“茶馬古道”,正因其艱險。唯有茶葉、絲綢等價高而輕飄之物,便於運輸。營城構造重器,如何穿山越嶺,在崎嶇山道轉運。再者說來。冒然遣大國工匠,深切嶺南,亦恐為瘴氣所害。光武時,征側、征貳,姐妹反,攻“六十餘座城池”自主為王。南疆動亂,光武遂遣伏波將軍馬援,揮師平亂。時,南邊被視為“不毛之地”。氣候酷熱,潮濕多雨,遍生毒蟲瘴氣。行軍作戰,非常艱苦。自建武十八年出征,到建武二十年班師班師。短短二載,幾近半數官兵,因瘴疫亡。所謂“瘴疫”,便是“虜瘡”。後代稱天花。雖說此病,亦駁詰治。然既為五疫之一,毒性甚烈,常毀人麵貌。不成不防。
貢使夷商,薄海從風,無不梯山帆海而來。
合浦,本為百越之地,北倚句漏(越南石室),南濱大海(北部灣),合浦水(南流江)自北向南,分四條枝津入海。下流遂成敷裕三角洲。乃“嶺表遐邑,山勢起伏,川流迂迴,附廓所據當平衍之地”。又雲:“合浦南濱大海,西距交趾,固兩粵(越)之藩籬,控蠻夷之襟要”。後代號“海北雄藩”。今為合浦郡治,有戶二萬三千一百二十一,口八萬六千六百一十七。
“三南之地,數百萬蠻夷,若皆向化。大漢三興在望。無可反對。”劉備言道:“傳聞,嶺南稻作,可一季雙熟,乃至三熟。”
歸根結底,乃是以血脈為紐帶,神鬼為見證。此風俗,漢蠻通用,不敷為奇。
劉備心悅誠服:“朱紫之意,乃經合浦水路,逆入夷區。就近擇址,新築港津,轉運營城諸器,及能工巧匠。而後,再運抵夷人部落,督造城邑。”
改過莽時,有越裳國重譯,獻白雉,黃支自二萬裡貢生犀,東夷王度大海奉國珍。元始二年(2年)日南之南黃支國來獻生犀。元和元年(84年),日南徼外蠻夷獻生犀、白雉。和帝永元十三年(100年)安眠王滿屈複獻獅子,條支獻大鳥;光和六年(183年)日南徼外屬,複來進獻;永建六年(131年)日南徼外葉調王便遣使進獻。延熹九年(166年)大秦王安敦,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、犀角、玳瑁等。足見海上交通之頻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