見眾皆無語,許攸忽言道:“聞太仆王允,有家傳寶刀,名‘七星刀’。其刀長尺餘,七寶嵌飾,極其鋒利,乃寶刀也。”
李肅喬裝改容,輕車前來。
越說越像。魯琪拉不敢再想:“禁言。”
見世人皆看來。許攸麵上得色一閃而逝:“兵法雲:出其不料,攻其不備。無需決計擇選。伍校尉隻需懷揣利刃,見機行事便可。如此並無按期,防不堪防。”
“何時脫手。”何苗又問。
“外人既不知,你如何得知?”阿娟秀婭,亦是將信將疑。傳說多誇大其詞。一人之力,如何接百女。
許攸高深一笑:“天機不成泄也。”
先前,文武百官,並王宮表裡,皆不知其利之大,究竟如何。
婚姻互為最高品級的人質。古今中外,莫不如是。若婚姻冇法維繼,必誕下血脈,行根深蒂固。如此代代和親,終成一家。
增兵減灶,還是減兵增灶。當因時而變,因勢製宜。不成拘泥。
遂出典故:“秦薊之好”。乃出脫於“秦晉之好”。
“傳聞,薊王房中術大成。可‘百接不衰’。”英妮娜另有傳聞。
一言蔽之。薊王和親,於國於民,於人於己,皆有大利。
“神助。”英妮娜脫口而出:“(黃帝)禦女三千,白日飛昇。”
薊王需借其皇背麵銜,行出師馳名,皋牢民氣。魯琪拉更需借薊王之力,重回羅馬複辟。因而,結成最高品級的聯盟,『和親之盟』。
編戶齊民,尚得如此巨利。爵民可想而知。
稍後,阿娟秀婭又道:“另有協辰夫人黃景華,入媵陪嫁。”
“子遠如何得知?”何苗亦未曾聽聞。
是故,薊人對薊王七海大誌,如何能不頂禮膜拜。
“何為百接?”阿娟秀婭不知以是。
英妮娜忽笑:“薊王果不與民爭利。”言語中,頗多嘲弄之意。
“聞多年前,薊王七日禮讚百姬。一日十餘,勉強可為。百女,非人力可及。若傳聞是真,必有……”阿娟秀婭欲言又止。
大漢與羅馬和親。看似遙不成及,如夢似幻。然細想來,統統又都順理成章。羅馬皇後魯琪拉,謀刺親弟事敗,被放逐荒島。史上稍後便被毒殺。一了百了。便在此時,得薊王挽救,赴悠遠綠洲。後又展轉東進。與心向羅馬的薊王,一拍即合,各取所需。
“何意?”阿娟秀婭詰問。
“有理。”何苗遂問道:“何人借刀?”
“卑賤願往。”許攸毛遂自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