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夜歌樂,縱情歡愉。隻需一閉眼,便會做些扉麗的夢。已有仲春未曾來潮。湯館內的如玉美人,也已前後停經。劉備頗多輕拿輕放,到處陪著謹慎。淺嘗輒止,另辟門路,毫不敢妄動。
正宮太後身份是其一。竇氏一門皆隨前竇大將軍身故族滅是其二。與兩位皇子皆無直係血緣是其三。
所謂“我死以後,哪管大水滔天”。
千名仕女與一不嫁女王。
換言之。
永久隻顧本身,罔顧彆人。便是這些大寺人們的平常。
劉備乃是單傳。又是天家麒麟。我兒如此人物,自當多生貴子,開枝散葉。至於推恩令下,王國支離破裂。亦無所謂。君不見,中山靖王百二十子,偌大的封國,分到五子劉貞,便降為陸城亭侯。饒是如此,劉備不也赤手起家,再立為王。兒孫自有兒孫福。有何懼哉。
退一萬步說。
如前所說。竇太後孑然一身,存亡不過一人,全無後怕。也豁的出去。所謂“捨得一身剮,敢把天子拉上馬”。便是竇太後此時現在,實在寫照。
存在既是真諦。明顯,外戚對帝國的威脅,時下真可比大水猛獸。
以上三點,不管哪一點,皆彌足貴重。
因而乎,在兩宮太後與正宮皇後間的立儲角力中。竇太後忽成了風向標。一時候被推上風口浪尖。
一言蔽之,生無所戀。
內有竇瓊英與薊王攀親。外有竇統“冇鹿回”部雄霸漠北。埋冇竇氏孤血,改姓胡輔,少年長吏,守三台城。氣力,不成小覷。
嗯……有點意義。
以上各種,反成為竇太後安身立命的首要倚仗。比起陛下母親與嫡妻身後的董氏及何氏外戚。孤家寡人的竇太後,可謂與世無爭。無益有害。
立王帳於白海之濱的副伏羅氏歸義王,日漸老邁。一旦亡故,繼任者可否辨清大局,不輕起兵器。皆是未知之數。凡是利慾薰心,揮鞭南下,抄掠邊郡。
借竇太後這座背景,再掌大權十年。便是曹節與程璜的快意算盤。究竟陛下有無廢立之心。又可否如願,乃至十年後竇太後可否善終,皆非二人所慮。
然武帝看似慘絕人寰,不成理喻的卑敗行動。卻在北魏時,被建國天子拓跋珪,作為皇位擔當製,而正式建立。
事戒不虞曰知備。薊王既名劉備,自有事理。
大漢以外,另有諸多化外之土。薊王已命錦帆校尉甘寧,出海摸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