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太後相喚,老奴豈敢怠慢。便是宿疾在身,亦當前來拜見。”呂強答道。
話說。自竇大將軍身故族滅,竇太後被以王甫、曹節為首的大寺人嫉恨,遭監禁多年。竇氏外戚被誅滅,寺人是以失勢,權傾天下。此時,寺人內部亦勾心鬥角,相愛相殺。王甫被程璜借二婿之刀所誅,曹節又殺程璜二婿,將其架空出宮。獨攬大權。老一輩寺人因此殘落。乃至以張讓、趙忠為首的中生代寺人崛起。稱“十常侍”。
隻因出世之日,身份已定。
追本溯源,她纔是我大漢名正言順的“太後”。
此時,若陛下真有“複興”之念,當可罷休施為。新政所出,必有新氣象。何如卻“亂而不損”,重用以張讓、趙忠為首的中生代寺人。待何後一門崛起,又重蹈前朝寺人、外戚不死不休的覆轍。
“若非要事,又豈能勞煩呂常侍。”竇太後開門見山:“隻因有一事,需勞煩呂常侍互助。”
陛下之以是能繼位,正因是“嫡派宗支”。
漢末,河間生二帝。乃至於範曄亦在《後漢書》中讚道:“河間多福。”
入宮門時,遙看南宮雲台,不由浮想連翩。
呂強這便覺悟:“太後欲以程璜,製衡十常侍否。”
“朕已許程璜‘長樂少府’一職。”竇太後語出驚人。
正因薊王乃托孤重臣不二之選。陛下才各式榮寵。
試想。若不從竇太後處追本溯源。而隻論何後。何後又豈甘心捨棄親生皇宗子,而扶立皇次子。正因竇太後乃如假包換的陛下嫡母,亦是兩位皇子的嫡祖母。故從“根上”論起,方能占儘法禮義理。
試想,便是蹇碩亦幾乎到手。
如何後所言。即便事敗,有何氏王妃在側,薊王亦不會對何氏一門痛下殺手。
若以此論處,陛下兩位皇子,皆庶出。何後母憑子貴。今雖為正宮之主,卻仍改不掉皇宗子的庶出身份。
薊國六謀主,亦堅信不疑。
呂強心悸之於,亦思路急轉:“太後何故啟用程璜。”
究竟也是如此。
聞竇太後一席肺腑之言,素懷忠烈的呂強不由肅容下拜:“老奴,定不負(竇)太後所托。”
中平六年(189年),陛下病危。於病榻之上,將皇次子托孤上軍校尉蹇碩。丙辰,崩於嘉德殿。蹇碩時在皇宮,想先殺何進,再立次子為帝。便遣人接何進入宮,詐稱有要事相商。何進不疑有他,馬上乘車前去。不料蹇碩司馬潘隱與何進早有交誼,在驅逐時用眼神表示。何進心領神會,馳車抄近道返回麾下虎帳,率軍進駐各郡國在都城官邸,飾辭有病,不再進宮。乃至功虧一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