場麵幾近失控。何太後得報,遂命人封閉閘門,截斷渠水。將園內積水,裝瓶發賣。取名“仙流香”。俗稱“神仙水”。藥瓶大小的一壺水,作價千角。引洛陽百姓,趨之若鶩。爭相采辦。

曆代修習,應是仙俠路數。仙術為輔,劍擊為主。

宴後翌日,何進又來。請命誅殺趙忠、張讓,及其翅膀。

酒過三巡,菜過五味。王母降為彌月之喜,曲終人散。王母與墉宮玉女,踏蓮登船,同乘而去。仙音如初,霧氣興盛。渠內蓮葉,叢叢入水,儘為“香氣”,占有不散。

何太後生財有術,不出三日,殿下銷金窟,積財如山。董太皇自愧不如。

二宮太皇,避其鋒芒,不與相爭。

自明帝建白馬寺,西域高僧不竭東來,佛教沿絲路,遍及傳播,影響日趨深遠。為均衡各方,先帝遂修四百尺千秋觀。觀中門派林立,集仙門之大成。西王母派,自請入住,皋牢各門各派,合力守備京師,不為異教介入。功莫大焉。

長史許攸,又適時進言:“然太後之命,亦不成違。當齊頭並進。重擬、兵諫,同時施為。”

來無影,去無蹤。真上仙也。

環顧擺佈,倍思前後。各自唏噓,嘖嘖稱奇。

何太後自簾後問道:“名籍(名冊)可曾製定。”

“待事成,大將軍大權在握。下官竊覺得,竇太皇必不會見怪。”袁紹字字誅心。

待仙音杳不成聞,水霧終是散儘。冷風習習,與會世人,各自猛回神。

園外百姓,憾未能目睹仙容。為感染崑崙仙氣,竟爭相入渠,痛飲渠水。

若非走盤珠串,仍掛在麟子項間。何太後恍忽感覺,統統皆是虛幻。

天下無不散之筵席。

“喏。”大將軍甕聲辭職。

王母來臨,非同凡響。

書傳薊國。饒是薊王劉備,亦不由咋舌。

王母乃女仙之首,不成久居凡塵,自歸崑崙不提。臨行前,傳語何太後,不日當遣上元夫人,領千秋觀諸事。

大將軍何進,得黨魁互助。靈思何太後母子,又得王母賜福。何氏一門,位極人臣,貴不成言。

若能賣仙氣,豈不更好。

袁紹諫曰:“大計已定,箭在弦上,遲恐生變,大將軍複欲何待,而不早決乎?”

何進遂將太後情意道出。

比起麻姑等神仙,常常降於一戶人家,便於施藥分歧。西王母如此不吝工本,大劑量一次性投放。乃情勢所迫。“崑崙之墟,西有五城十二樓,河水出焉,四維多玉。”近似言語,曆代皆見於記錄。言之鑿鑿,必有所出。然後代崑崙山,並無西王母陳跡可循。治下五城十二樓,或與仙門同亡。亦未可知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