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長史且慢!”何苗大驚:“速速勸止!”
待殿中空無一人,忽聞簾後低泣:“這可如何是好。”
“小弟就藩,大位空懸。上巳節董驃騎遇襲,從眾皆失,單車流亡。必出黨魁之手。”
平悲觀,後院精舍。
聞此言,董太皇寂然落座:“大漢危矣。”
七今後。薊王離朝就國,朝野皆知。
西郭,壽丘裡,車騎將軍府。
何苗一愣:“許長史?”
何苗自居主位。環顧一眾府吏,居高喝問:“何人盜我兵符,私行調兵。速速招來。”
薊王威望天下,便是對數百萬流徙羌人,亦從未食言。說好輔政滿五載,因何上洛不及半載,便不告而彆。
俗謂“事不關己,高高掛起”。少帝之以是如此在乎薊王存亡。隻因乃薊王力排眾議,纔將少帝扶上大位。今薊王存亡未卜,朝中再無人大力互助,二戚相爭,風雨飄搖。如何還能穩坐大位。
民氣向背,何必多言。
“小弟無恙。不出數月,便可醒來。‘有真人而後有真知(注①)’。今後今後,再無‘以假亂真’,靈台入幻之危。”張甯言道:“小弟乃天生,神鬼辟易。戔戔波折,由此罷了。”
猛起家。隻見張甯墨客打扮,素手烹茶。
張儉心領神會:“老朽受教。”
“哦?”張甯心中一動:“曹阿瞞背後必有高人。黨魁當以‘衣帶詔’為憑,與二戚虛與委蛇。暗行誹謗計。驅虎吞狼,兩敗俱傷。”
“臣,服膺。”董驃騎拜退。
薊王不辭而彆。朝中局勢,正應了那句。
在場世人,無不涕泗橫流。
“張公請起。”張甯點到即止:“為父守喪,不敢久離。京中統統,煩請(張)公,一力承擔。”
總歸是,語焉不詳。
“噤聲!”何苗惱羞成怒:“長史,何故如此?”
斯須,一聲長歎:“已報大將軍並(車騎)將軍,知遇之恩。若非呂布馳援,則事成矣。隻恨‘為山九仞,功虧一簣’。卑賤,一人做事一人當。就此彆過,不勞將軍操心。”
伸手摸頸,三尺白綾,不翼而飛。
便在此時。忽見一人,長身而起,跪伏堂前:“卑賤,極刑。”
少帝大驚。急詔賈詡入宮,劈麵扣問。這才曉得,三日前,薊王並薊王妃,已乘三足踆烏,返回薊國。
獨一憂心,薊王能醒否?
心念至此,有識之士,紛繁瞭然於胸。
“得意知黨魁奉‘衣帶詔’,猜想上巳節,必定脫手。故,卑賤竊覺得,可將計就計,趁亂將董重斬於馬下。已報,已報……”連說二聲,皆哽咽難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