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公英滿臉潮紅,急步入內:“諸位師兄、師弟,恩師相召。”
自古,川藏一體。
見老都尉亦是利落之人,鄭泰喜道:“隴右百廢待興,值用人之際。聽聞老都尉開門授業。所謂名師出高徒。來時我主讓(鄭)泰問計老都尉,可有適齡後輩,出山互助。”
張騫定西域而名著青史。耿恭守疏勒而節過蘇武。
列於隊首的大師兄楊秋,忽低聲道:“龐氏兄弟安在?”
這便六百裡傳令大震關,交由左丞荀攸親身籌辦。稱呼薊王已先行製定:輔漢大將軍幕府開荒車隊。
《西羌傳》載:羌人“或為犛牛種,越雋羌是也,或為白馬種,廣漢羌是也,或為參狼種,武都羌是也”。
“老朽何德何能,敢受王上如此重禮。”
“勿動,動則滅國。”此語早已隨漢使,遍傳四海。
上至貴爵,下至百姓。皆以開疆拓土,海納百川為榮。東胡南附,南蠻內遷,西羌東來。終漢一朝,國策雖屢遭詬病,然卻貫穿始終。自漢而後,再無皇朝有此氣度膽魄。多行閉關自守,豆割華夷。
所謂有禮有節。鄭泰此舉,自當欣喜民氣。
鄭泰笑道:“主公厚愛,引為私臣。故位卑而權重。”
標配營地馬車一組,民夫健婦一隊。防備馬車、遊商馬車、工坊馬車、軍市馬車、營官馬車等,不一而足。配漢使、隊率、營士、侍醫、工匠、獵人、畫圖師、九譯令等,職員隨行。
鄭泰笑道:“千石以下,鄭某可自決。”
“哦?”饒是老都尉亦不由動容:“門下督乃六百石官,如何能授人千石俸。”
恰逢春夏之交。從西海郡一起南下,逆進賜支河曲,穿越積石山,或可遇見這支古羌。
老都尉亦不推遲。安然受了此禮,此舉,自當彰顯薊王禮賢下士。時人舉止,皆有深意。
“傳言公然非虛。”老都尉渙然冰釋:“初出茅廬,不求千石之祿。伍長、什長,隊率、曲候,足矣。”
“請。”
北麵看台,已高朋滿座。居中設二席。東席自是授業恩師。西席上座一人,高冠錦袍,白麪美須,恰是豪雄鄭泰。
命安玄持節,率隊自西海南下,尋路挺進高原。沿途彙集風土情麵,山川地貌。並由隨行工匠繪製山川地形圖,尋險地衝要,用於後續築城屯守。從計謀而言,先釘入一枚楔子。再以此為據點,築城屯田,遷軍民駐守。而後便是開枝散葉,將化外之地,儘歸漢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