略作深思,劉備居高言道:“如諸君所料。戰後,白波降(董)卓。黑山二軍,各投其主。董卓、孟德、何苗三人,手握重兵,又立軍功。當各有封賞。或為州牧,亦未可知。如此,群雄並起,逐鹿中原。大亂至矣。”
“臣等,不敢瞞主。”婁圭再拜。
初級初級,以高為極。莫用感情諱飾慾望。更不成將慾望代替感情。究竟是情還是欲,需自行拎清。辨彆對待。混為一談,與禽獸何異。
電光石火,劉備已幡然覺悟:“但是趁火打劫,借梯登高之計。”
六大謀主,李儒、戲誌才遠赴西域。賈詡、荀攸,田豐、沮授,皆在洛陽。雖常有手劄來往。然遠水不解近渴。
薊王問計群臣。國中智者,當以五尹為首。
“主公,明見。”群臣下拜。
“戰局當如何?”薊王再問。
趨利避害,搶先與何董二妃、西域五十六妃,東胡二妃,鐘羌慧妃……諸如此類。
切莫混為一談。
忠和義,亦是一樣。時下,皆不成混為一談。位列朝堂,為國儘忠。身居江湖,為友守義。這便是時人的平常。還是那句話。不活在當下,親眼所見,切身所曆。如何能曉得大漢文明,竟強大如此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
變態則妖。
婁圭起家答曰:“不出不測,兩支黑隱士馬,或降或逃,斷難取勝。”
劉備欣然一笑:“左國令。”
如此行事,與孟德何異。
越是初級的說話,越能切確辨彆並自我表達。
如何辨彆。隻需問一句:大漢甚麼樣?
“白波毀滅期近。”婁圭一語中的:“先前,凡遇戰事倒黴,白波尚能躥入太行山中,與黑山相互借膽。今黑山老寨,悉數被我軍所據。白波逃竄無門,又遇大河禁止,進退無據,必為董卓所滅。”
豈能機謀篡國。
若如此。董卓儘得白波精銳,氣力暴漲,野心畢露。再與大將軍何進,裡應外合,肅除異己。自發得勝券在握,因而掉以輕心。一不留意,重蹈前大將軍竇武之覆轍。何進身故族滅,董卓必發兵報仇。誅儘寺人,權傾朝野。廢立新帝,嗜殺如命,乃相稱東諸侯群起來攻。
忠與義,情和欲。在時人看來,乃涇渭清楚,斷不成混為一談。
談情說愛,搶先與長姐、七位蜜斯姐、東胡二妃,安氏四妃,西域五十六妃,三百單一禦姬……以此類推。
三墩與長姐,情多於欲。三墩與諸妃,因欲生情。細究起來,乃雲泥之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