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親說男兒誌在四方。

山穀河川不但遍及各處南蠻,還與山越沆瀣一氣。

武帝征服百越後,曾將東越、閩越遺民遷徙到江淮地區。後徙於江、淮之間的越人苗裔,經常背叛。時稱‘廬江賊’、‘九江山賊’,與‘江夏蠻’相連接,且與江南諸郡之‘山越’連成一片。時下,江淮以南的會稽、吳郡、丹陽、豫章、廬陵、鄱陽等地,均有‘山越’蜂起。

民氣思亂,便是說此。

恩師說劉備,可比光武。言中深意,智高如崔烈、劉陶者,又豈能不知。

蠻民的葬俗,也與漢人有異。“始死,即出屍於中庭,不留室內。斂畢,送至山中,以十三年為限。先擇穀旦,改入小棺,謂之拾骨。拾骨必須半子。蠻重半子,故以委之。當葬之夕,半子或三數十人,集會於宗長之室,著芒心接籬,名曰茅綏。各執竹竿,長一丈許,上三四尺許,猶帶枝葉。其行伍前卻,皆有節拍。歌吟叫呼,亦有章曲。”葬時以笄向天,謂之刺北鬥。相傳盤瓠初死,置於樹,以笄刺其下,厥後為象臨。又據《南齊書·蠻傳》:“蠻,種類繁多,言語不一,鹹依山穀,布荊、湘、雍、郢、司等五州界。”

提到前次安定九江的陽球,今乃為平原國相。陽球曾被司徒劉寵招募為屬官,上任九江亦是劉寵所薦。有提攜之恩。現在劉司徒乃是樓桑學壇四大儒之一。劉備何必捨近求遠。這便拜見劉寵,細說南下平亂諸事。

劉寵欣然受之。

明顯,幾位大儒亦明白劉備心中所想,乃是走升爵這條宗親之路。一旦羽翼飽滿,天下生變。劉備發兵討逆,何愁江山不定!

恩師的複書,朝廷還未答覆。劉備也不便張揚。這便命親信大將黃忠、黃蓋等人,更加練習兵馬。又命耿雍崔鈞等人,詳細刺探九江水文地貌,蠻族諸情。垂垂有了大抵的印象。

但是在劉備看來。隻殺奸吏暴徒,卻不嚴懲詭計背叛之人。亦是不對。長此以往,凡是積怒,便會背叛。朝廷隻殺奸吏暴徒,卻不誅叛蠻賊酋。皆有恃無恐。背叛之心日重。久成惡疾。等天下大亂,此地皆已成宿賊!

秦滅楚,建九江郡。治壽春,是以地有浩繁水澤而得名‘九江’。秦末漢初之際,割西境置衡山郡,割南境置廬江、豫章二郡,九江郡範圍大大縮小。今屬揚州,壽春為州治。九江郡改治陰陵。

派往九江郡的數隊刺奸,本日返回。將郡中山川,細細道來。劉備招蘇伯等人,製成沙盤模型。與眾將細細揣摩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