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傳,陛下食母程夫人,亦常來偏殿。程夫人在兩宮太後間,常來常往。現在身份亦水漲船高。被尊為“程中大夫”。比起“程夫人”,更顯權貴。
“我舉一人。現任護烏丸校尉鄒靖。”賈詡已有人選。
張遜遂銘記在心,臨行前最後問道:“鄒靖以後,何人可為護烏丸校尉。”
“未知也。”張讓點頭後,再出驚天動地:“前些天,我兒婚事被何後婉拒。聽聞,何後欲嫁何氏與薊王為偏妃。”
見張遜已悟,賈詡又道:“驃騎將軍乃董太後外戚。如此傳承有序,常日多有來往,亦實屬普通。此其一也。其二,驃騎將軍出身北軍,與長水校尉袁術等人夙來交好。何不遣一報酬‘北軍中候’。如此,北軍則儘歸驃騎將軍所掌也。”
傳聞很有效果。孺子常深夜哭泣,此起彼伏,群起呼應。陪護宮女遂被驚醒。一時雞飛狗跳,徹夜不眠。便有鬼怪,亦被驚走。
“謝太後。”董重再拜拜彆。
張遜幡然覺悟:“但是少年時,與薊王齊名之牽招!”
“所謂白駒過隙,彈指一揮。光陰荏苒,世人又豈能不平老。”趙忠欣喜道:“或不出十載,二位垂白叟必駕鶴西去。當時,宮中另有那個掣肘。陛下春秋鼎盛,又治國有術。今漢複興再望,我等隻需靜觀其變,坐享其成。繁華繁華,自當受用不儘。”
自觀百戲時,與竇太後暗結聯盟。且見大將軍何進,日漸權傾朝野。雖有驃騎將軍董重與之分庭抗禮,然何進自募得袁紹為其長史,勢如破竹,一日千裡。朝廷表裡,多有其翅膀。竇太後如何能不耿耿於懷。
居於寢宮內的董太後,自可安枕無憂。
“想來想去,能有此通天手腕,必是兩位垂白叟,或此中之一。”張讓言道。
略作考慮,趙忠這便覺悟:“廢長立幼!”
張讓入堂時,趙忠也在。二人眼神相碰,便瞭然於胸。一前一後,走到廊下,小聲扳話。
“你能與薊王相處和諧。朕亦放心了。”董太後能希冀的,也隻要董重一人:“所舉之人,朕已記下。定會讓你如願。”
張遜心對勁足,告彆而去。
“薊王……意欲何為?”
傳言。董太後亦對逐鬼孺子,非常上心。常親入偏殿,一一檢察。稍有小恙,亦傳太醫令親來診治。如此庇護,天然是人老惜命。陛下賣官所得銅錢,亦多存入永樂宮中。這場潑天的繁華,母子二人又如何能不珍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