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奉孝鳳凰於飛之計,實有大玄機。”宋奇歎服。
話說,周規曾為臨湘令。秩千石俸。月穀九十斛,年一千零八十石,為官三年,便可還清。何故仍家貧不能還債。
廬江舒縣,臨江港津。
口舌生硬,醉眼昏黃。手腳不聽使喚,如何捉刀廝殺。皆被打翻在地,捆成螞蚱。
便有佐吏,薦前臨湘令周規。
“恭送周郎。”父老爭相送彆。
人群紛繁立足遠眺,嘖嘖稱奇。忽聞背後蹄聲隆隆,又見官道揚塵。路上行人倉猝驚呼遁藏。
目送周朝、郭石、蘇馬,攜一眾親隨,大搖大擺,乘車而去。聳峙砦門,長揖相送的港吏,緩緩起家。眼中精光一閃而逝。
“奉府君令,犒賞全軍。”港吏齜牙一笑。
“恰是。”周暉以印綬示之。
“長沙可定矣。”於民船內窺得統統,郭嘉遂笑道。
確認無誤,船吏躬身相邀:“請都尉登船。”
“府君已在城中恭候多日。”港吏奉承笑答。
聞府君犒賞,船上私兵喝彩雀躍。爭相下船,往水砦而去。
“喏!”
“如此,且火線帶路。”周朝不疑有他。
龐季遂命公署,保舉賢能。
待五花大綁,押入縲絏,與蘇代相見。世人這才覺悟,吾等入彀矣!
順手拋韁副駕,周暉飛身跳下。
虞芝又舉同縣桓階,字伯序。讚其“幼年方惇,有義直之節”。乃前尚書桓勝之宗子。與其弟桓彝、桓纂、並著鄉裡。
待船入泊位,下錨栓纜。便有港吏,笑容相迎。
“聞薊王世之豪傑,天下無出其右。本日得見,心悅誠服!”周暉衝周遭鄉親父老,長揖及地:“暉此去,定當洗心革麵,清波滌塵。以全青雲之誌。”
港吏雙目圓睜,顫聲問道:“王上竟將座艦,轉贈……少君侯?”
《漢製》曰:列侯所食縣曰國,皇太後、公主所食曰邑,有蠻夷曰道。凡縣萬戶以上為令,減萬戶為長。
周暉倉猝問道:“可有彆船?”
周暉渾身一顫:“瑜弟先前傳書。言,王上贈我衡水都尉艦,奔赴荊南。莫非,便是此船?”
彼蒼有眼,廬江終除一害。
區星則表為水衡司馬,另有大用。
桓帝延熹九年,仲春,抗徐(誤作‘程徐’),循例外出,梭巡諸縣。為便於出行,遂命各縣修治門路。周規覺得,初春仲春恰是農忙之時,不宜奪占農時,貽誤出產,拒不從命。抗徐遣督郵斥責,周規竟棄官而去。抗徐心中有愧,急遣功曹攜印綬、文書追之,劈麵賠罪請還。周規謂功曹曰:“府君愛馬蹄,不重民力。”說完,徑直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