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竟是郅支單於部。”薊王頗多訝異。便是殿中百官,亦交頭接耳,群情紛繁。
亦有小部,不肯東歸。反與北烏伊彆國,北匈奴伊蠡王部,相互勾搭。欲為內應,下攻康居,重立王庭於都賴水(塔拉斯河),再築郅支城。
康居使者大喜下拜:“謝王上。”
薊王言道:“既是康居王子,當入王子館。伴讀諸王子。”
話說,陳湯滅郅支單於之戰後。將“俘虜百四十五人,投降千餘”,皆“付與城郭諸國所發十五王”。郅支單於部,俘虜、降眾,皆賜賚共組聯軍之西域十五王。此中不乏,部落大人。兩百年至今,郅支殘部,多融入諸國。漫衍康居者,特彆多。
散落康居之郅支殘部,這便動心。欲舉族內遷,附漢歸義。
康居國,今為西域大國。西南與安眠國鄰,東南與貴霜接,東臨大小烏孫。北部奄蔡國、嚴國均已羈屬,中部為康居國本土。時下,蔥嶺之西,貴霜、康居、安眠,三國鼎立。此中康居稍弱。稍後稱“康國”:
“謝王上。”能在薊國靈輝大殿當中,得一席之地。康居使者,與有榮焉。
“貴使免禮,賜座。”薊王如沐東風。薊王家與康居國主,亦分屬姻親。康居妃,亦為薊王誕下麟兒。二家血脈相連,自當靠近。
遵循原有汗青,被漢朝擊敗後。曆代匈奴殘部,相互抱團,不竭西遷。融會本地部族,繁衍強大,終究抵擋大秦邊牆。彼時已為“上帝之鞭”。
郅支單於殛斃漢使、遠遁康居八年後。建詔三年(前36年)冬,西域都護、騎都尉甘延壽、副校尉陳湯,“矯製”發聯軍四萬,數路兵分,攻殺郅支單於。斬殺閼氏、太子、名王以下,千五百十八人;俘虜百四十五人,投降千餘。匈奴隨郅支單於西適者,幾全數淹冇。
“王上,明見。”康居使者,沾沾自喜。與漢人輕商差異。康居習善商賈,錙銖必較。互市致富,乃是平生樂事。這便奏道:“涼州為河西都會,襟帶西蕃、蔥右諸國,商侶來往,無有停絕。絲路遺金,皆幸賴王上之功。”還不忘君前獻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