右丞賈詡反問道:“敢問少令,陛下可真有棄西州之意?”
這便是絲路城邦的弊端。種田十倍利,經商百倍利。如何擇選,無需多言。
“西域諸國能拚集多少人馬?”左豐再問。
換句話說。婚禮前半部皆無差,隻是到了揭冪禮時,分紅八次完成。如此一來。既一次娶全,又製止僭越指嫌。
說實話,此計可行。隻是牽涉太大,何止斷腕,清楚是割去胸腹之肉。換做西涼百姓,那個又甘心被棄。
伴隨的薊國官吏,想想便心悅誠服。
賈詡這便試問:“若遣西域都護府兵馬入關平亂,不知少令覺得如何?”
傅燮名聲大振,響徹京畿。世人這才得見薊王識人之明。天下英才,已儘入彀中。
帝以燮議。
更何況,西涼以外,另有輔漢大將軍都護的西域五十五國。
按後代分類。金銀綾羅,屬於耐用消耗品。而糧食則屬於快速消耗品。金銀金飾可悠長佩帶,但糧食卻要每天耗損。進糧能多過出糧,家中才氣得以儲存。西域各國受前提所限,可不是家家都不足糧。不然,各國也不會向貲庫主動舉債,多數都被用來采辦越冬口糧。
作為使節,漢禮自當信手拈來。
故而捨棄已成“雞肋”的西涼,儘力東顧。掃平黃巾賊亂,重拾吏治。待關東大地為帝國造出充足新奇血液,再揮軍西進,光複古日國土。
左豐大喜:“湟中逆賊,已集合十萬兵馬。都護府……可有充足兵馬與之相峙?”
百官朝賀,普天同慶,歡歡樂喜,送入寢宮。
“或可一試。”賈詡高深一笑。
“數萬兵馬。”長史蓋勳答道。
“杯水車薪,如之何如!”左豐感喟。
“諸位免禮。”劉備伸手虛扶。
左豐忙問:“能抵十萬賊軍否?”
不足糧纔是充足?
現在關西,關東二地同時播亂,以帝國今時本日之氣力,已不敷以兩線作戰。
五十五國使者,劉備大多麵善。年前在西域建立大使館時,一乾人等便已分批入駐。各為其主,措置涉外事件。再見都護大人,已是萬裡之遙的薊國。都護已稱薊王。
遵循兩位國相與五十五國使節商定的流程,典禮漢胡相合。與取烏蓮和副伏羅氏時近似。五十五國公主從長安城出嫁,在易水港登船,入淶水到達南港。劉備親率迎親車隊,自南港迎入宮城。入臨鄉城時,需繞城一圈,方可入宮。
崔烈不過是挑了個頭罷了。
西域乃至全部西涼,不在帝國眼中,皆是雞肋。食之有趣,棄之可惜。今“西羌反,邊章、韓遂反叛隴右,征發天下”。見“役賦無已”。司徒崔烈覺得“宜棄涼州”。陛下詔會公卿百官時,特命輔漢大將軍幕府三位屬吏列席。(崔)烈堅執先議。傅燮厲言曰:“斬司徒,天下乃安。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