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首山,因三峰聳峙,狀若人首而得名。高約百五十丈,奇鬆怪石,陣勢險要。扼遼西走廊。東南阪上有瀑,名“三道懸流”。將作寺已於中峰頂,築烽堠,立燈塔。
“謝主公。”畢諶再拜落座。
“甚好。”劉備欣然言道。薊國營城,毋需多言。
臨水迴廊,環繞兩眼熱泉。雕欄玉砌,鎏金漆銅。穿暗渠,引懸流,調度水溫。以配四時。將作寺為王興造,自有萬全之備。
“此地當置一縣。”薊王開門見山。
“既在三首山之南,當可名‘首陽縣(興城)’。”薊王言道。
薊王攜諸妃入館,先傳將作寺匠師覲見。
此泉,始載於唐初。宋人亦有書:“自隰(xí)州八十裡至海雲寺(望雲寺)”,“去海半裡,寺後有溫泉二池”。即此泉。
溫湯可治百病。隻需有溫湯之處,必引薊人,趨之若鶩。此地當大興。
循路而進。將作寺良匠已初辟小徑,連綿入山。
王治國,後治宮。君王不治國,專治宮。整日裹挾宮鬥爭寵,冇完冇了,後代情長,家長裡短。古往今來,前所未見。
溫泉湯館,已先行修建。恰是後代望雲寺之地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