攜阿逾陀,王親貴戚,同回華氏城。
瞻仰高塔,戰意敗儘,竟不敢生違逆之心。經此一戰,再遇薊王,各國必聞風喪膽。
薊王樂見其成。
斷不成學先祖,中山靖王。地不敷分,卻生百二十子。
上元、雲華二妃,累日慵懶倦怠,喜靜不喜動。薊王遂命軍中良醫問診。果有身孕。
生生軋出一條,血肉坦途。
直到硝煙散儘。城內城外,敵我兩邊,目光無阻,茫然對視。這才幡然覺悟。目露猙獰,殺聲四起。
貴霜雄師,捉刀而進。
高塔吊臂懸樓內,工師臉孔已清楚可見。城頭守將,厲聲高呼。守軍不顧落石吼怒,冒死仰擊。一時亂箭如雨。
樓船卸下之軌路,與後代軌道,頗多類似。由“枕木”並“鑄軌”構成。隻需先排設枕木,再上鋪鑄軌。構造兵車,便可通行無阻。枕木、鑄軌,皆已事前造畢,由樓船運抵。鋪設軌路時,另有專門“築路車”,行走於軌路,前後鋪裝。至於夯平路基,另有工匠完成。
新式雷霆破壁車,懸球上方,新增愚公錘。破壁球非自在下墜,而是被重錘擊下。擺幅更高,拋落更遠。
場麵過於惶恐。乃至於,城上城下,一片死寂。
不敗之城,一日淪陷。
“謹慎——”
須知,凡薊王子嗣。及笄為縣主,及冠為國主。王太後,早有先言。世人皆知。若非子嗣連綿,螽斯衍慶。千裡封國,支離破裂,仍不敷分。因而,薊王勞師動眾,遠征萬裡。兼顧家國天下。一代明王是也。
上元、雲華,既能孕身。餘下墉宮七玉女,亦不例外。薊王遂命隨軍女太醫,細算宜孕佳期,重列侍寢。
自攻城工段,立於港口長堤起。便有樓船列隊泊岸。船吊順次吊裝,諸多機構。再由匠人,組裝成各式構造器。行走於軌路。
重錘下擊。破壁球崩火下墜。被鋼索牽引,衝城牆吼怒而去。
一擊之威,震破敵膽。
好一個,聲情並茂,“漸靡使然”。
華氏城,香花宮。
至此。北身毒、東身毒,諸國儘滅。薊王一聲令下,國中貴種,舉家來降。
稍後,犒勞全軍,歡聲雷動。
音猶在耳,珠胎暗結。正如薊王,推陳出新。終歸“鍥而不捨,金石可鏤”。“水非石之鑽,索非木之鋸,漸靡使之然”。便是所謂“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