依律,帝王陵寢,當設“園令”。《後漢書·百官二》:“先帝陵,每陵寢令各一人,六百石。本注曰:掌守陵寢,案行打掃。丞及校長各一人。本注曰:校長,主兵戎盜賊事。”

“報!”雲霞女衛,入閣通稟:“四方館六百裡傳書至。”

“劉惇。”本相明白。本來,知名方士,名喚劉惇,字子仁,平原人。乃平原方士襄楷門徒。襄楷入雲台山治後,四方館長朱建平,曾命麾下相師劉良,赴平原查探襄楷蹤跡。遂與劉惇瞭解。後舉其入隴右四海館,拜在左慈門下,如此。

所幸左慈道行高深,堪堪避過。又及時脫手,應對恰當。保住劉惇性命。稍後復甦,入蜀祭奠授業恩師,亦是人之常情。然,為何又展轉抵京,死於千秋觀中。

太妃專開朝議。便有大夏令劉曄,舉老友魯子敬。

大江東去,四時不凍。

函園乃薊王陵。內裡事件,本由幕丞荀攸,代為掌管。今,幕府與封國並立。輔漢幕府屬吏,便不宜參與封國之事。且朝政龐大,荀攸“力有不逮”,故而請辭。劉備知其乃為避嫌,並非力所不能及。

天下無不散之筵席。

年底大雪,倒春尤寒。上陵禮後,氣溫日漸回暖。除背陰處,積雪深厚。園內隻剩殘雪。陽渠解凍,為時不遠。接連主持兩次開年大典,再加陽春日暖,萬物萌發,劉備非常倦怠。

首任函陵令人選,年前薊王已六百裡去信國中,扣問二位國相。

肅體貌魁奇,少有壯節,好為奇計。天下將亂,乃學擊劍騎射,招聚少年,給其衣食,來往南山中射獵,陰相部勒(暗中練習),講武習兵。父老鹹曰:“魯氏世衰,乃生此狂兒!”今欲舉族北遷,肅乃命其屬曰:“中國失綱,寇賊殘暴,淮、泗間非遺種之地,吾聞薊國沃野萬裡,民富兵強,能夠避害,寧肯相隨俱至樂土,以觀時變乎?”其屬皆從命。乃使細弱在前,強健在後,男女三百餘人行。

“被人暗施‘驪龍假寐’之禁術。”劉備如有所思。據左慈描述,劉備竊覺得,所謂“驪龍假寐”,乃是一種心機表示術。對特定影象,或特定思惟,產生心機投射,或稱“精力映照”。隻需有人刺探襄楷下落,投射便會震驚。劉惇遂在前提反射下,產生應對行動。張嘴扯動構造,行暗器傷人。

薊王特賜師弟劉曄百金,以示嘉許。

劉備遂傳令,擇穀旦,拜魯肅為函陵令,兼領王宮舍人。秩雙千石俸。待大河解凍,隨船隊直入陽港,執掌十裡函園。年十五,千石退隱。二千及冠,亦不遠矣。郭奉孝以後,又出大才。可喜可賀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