陛下崩天,托孤薊王。大漢鼎祚,曙光初露。冀州六國主,曾與薊國暗結七國之盟。自不是外人。

引各地諸侯王,紛繁仿效。

“此中關竅,唯王使君與承平神宗曉得。我等外人,未可知也。”許攸言道。

曹操又問:“王使君弑君,乃為天下計。黃巾賊弑君,又是為何。隻為公報私仇乎?”

“非也。”劉備點頭:“待新帝繼位,便返國就藩。”

曹操又問:“子遠自投大將軍門下,意欲何為。”

從宗法擔當製而言,劉備距大位亦隻要一步之遙。

《起居薄》上所錄,陛下臨終之言,已由薊王證明。陛下金口玉言,立合肥侯為帝。竇太後與何皇後皆無貳言。三公九卿,自當受命而行。

進城後,入住離宮彆苑。待葬禮畢,新帝即位,再返歸各自封國。

許攸亦感同身受:“唯與諸君聯袂,亦步亦趨,砥礪前行。”

執金吾王斌與黃門令左豐“並持節”。將擺佈羽林,赴合肥國,奉迎新帝。

時人事死如事生。昭告天下尚不敷夠,還需上告列祖列宗。陰陽二界,皆需顧及。因而在太廟繼位,一舉兩得。成為兩漢,曆代天子繼位,牢固儀軌。為後代相沿。

《論語·子路》:“名不正則言不順,言不順則事不成。事不成則禮樂不興,禮樂不興則科罰不中。”

陛下葬期以內,當決定繼位之選。

常山王劉暠問道:“薊王欲久居都城乎。”

取回中山靖王陵地點北平縣,對劉備而言,意義更加嚴峻。先前,劉備祖廟為樓桑村中,陸城“侯廟”。現在,則是名正言順的諸侯“王廟”。而王廟之上,便是高祖太廟。

“不告而取謂之竊。”未曾“告廟”,劃一於“盜取大位”。

“東風對勁馬蹄急,激流勇退謂知機。”劉備出口成章:“功成身退,合法適合。”

離宮後,六國主未住皇家彆苑。齊入函園,拜見薊王,過夜二崤城,客堡。

許攸灑然一笑:“陛下為護二子成人,行嫁禍安國。本覺得可防兄弟鬩牆,同室操戈。豈料各方,皆有計算。先前朝政皆握於陛下之手,乃今漢罕見之良機。何如陛下亂而無損,錯失複興之機。再待合肥侯繼位,又將重蹈外戚、黨人、內宦之覆轍。衡量之下,朝政必分執數人之手。各方博弈,暗戰不休,乃至江河日下。不出十載,且看鹿死誰手。”

自兩漢始,帝王設七廟供奉先人。太祖廟位居正中,擺佈各為三昭三穆。諸侯五廟,擺佈二昭二穆:鼻祖廟、高祖廟、曾祖廟、祖廟、父廟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