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萬南陽流民,何方歸宿。
經停孤島、危樓,皆照實記錄,上報彙總。凡南陽境內。大小城邑,村落野聚,皆有詳確安排。且在渤海灣中,演練多次。務必萬無一失。
水衡都尉周暉,遊艇入城,好言相勸。然新帝卻不肯拜彆。
三今後,暴雨如注。水勢不減反增。本該眾多淮泗七國之大水,悉數湧入南陽盆地。
天災並天災。濁浪洶滔,幾與樹梢平齊。
宴請乃其一,皋牢乃其二。
話說,熹平六年,護羌校尉田晏,因事開罪。恰逢鮮卑比年寇邊,因而賄賂中常侍王甫,鼓動先帝北伐鮮卑。對接人待物,人前人後之事,自把穩知肚明。
南都帝鄉,遍及瘡痍,臉部全非。
若說,先前大漢鼎祚,還雲山霧罩,撲朔迷離。
激流所過,一片白澤。草廬儘毀,農田全無。牆垣大半入水,唯剩角樓,好像孤島,聳峙水中。舉目汪洋。樹梢、屋頂,各式漂流物上,皆掛滿流民。遍野哀鴻。鄉野慘不忍睹。城中積水亦冇人頂。幸運另有閣樓,臨時居住。
南陽守軍,心牽家中父母妻兒。不等聯軍來攻。一鬨而散,十不存一。
薊王如何被頂禮膜拜,南陽百姓如何死裡逃生。少帝皆得空顧及。
亭台樓閣,接連崩折。
時至本日,薊王已天下歸心。
便在此時。
萬艘民船,蔽日遮天,非常震驚。
更加大水浸泡,糧食儘毀。暑熱將至,浮屍腫脹腐臭,滋長大疫。一場大水,百萬公眾,流浪失所。南陽遂成死地。
洗漱換衣,入大帳與眾將校歡飲。
如董卓所言。千裡白澤,無有高山。若無舟楫,便是想逃,又能逃到哪去。若坐視百萬公眾,死於非命。薊王降下雷霆之怒,少帝便想保全,亦故意有力。且董卓竊覺得,若果然如此行事,了局與袁隗無異。
打撈流民。洗漱換衣,驅寒保暖。服下湯藥白粥,終見轉圜。重症亦無妨。送往海市醫船。自有良醫診治。
天下先是驚聞南陽倒灌,基業儘毀。本覺得必是餓殍各處,萬民饑流。忽又悉知薊國萬舟齊發,將百萬性命救回。
“不能為帝,與死何異?”新帝言儘於此。
如何安設流民,薊國官吏,駕輕就熟。
薊王對恩師言,十之八九。絕非誇大其詞。
忽見帆竿如林,萬舟齊發。薊國十萬船戶,沿八方水路,突入南陽洪澤。沿途將無數流民救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