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哦?”臧旻微微一頓,又問道:“莫非,後將軍亦不忍見餓殍各處,萬民饑流。”
擇月初大朝會。
“後將軍可敢與我等,歃血為盟。”右將軍田晏忽道。終歸口說無憑。
“後將軍。”三位將軍,抱拳回禮。
“然也。”董卓慎重抱拳:“南陽三麵環山,居中地陷。凡遇水患,難以疏浚,必至淤積。當時,南陽廢帝,不攻自潰。又何必我等畫蛇添足,多此一舉。”
南陽新帝,時命袁術督造雄關,本欲據險而守。豈料困守死地。
“恰是。”劉備亦如此想。
至此,薊國第十七令,終水落石出。盧植、鄭玄,皆為大儒馬融門下高徒。一人掌太學,一人理大學。可謂相得益彰。
便在此時,應後將軍之邀,前將軍臧旻,右將軍田晏,左將軍夏育,齊聚虎牢。
入仲夏後,江淮大雨如注。各地皆有水情上報。沿岸人家,紛繁遷往高處。南陽扼淮泗上遊,並無大水。豈料樊陵穿渠引水,築堤斷流。大水無從下瀉,遂沿新鑿水溝,反灌南陽諸水。
“兵法雲:將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若南陽果遭水患,我等當儘遣全軍,先救萬民於水火。待民氣所向,南陽不攻自破。”董卓早有籌辦。
然不出所料。擺佈國相,遂拜少傅。亦雙秩萬石。
拜恩師為南廣陽大學,下庠令。因致仕時,“以列侯朝朔望,位特進”。故薊王又上表賜爵都亭侯,邑三百戶。加封“少保(宮職)”。雙秩萬石。
“充足全軍所需。”前將軍臧旻,抱拳相問:“南陽三麵環山,並無大水。不廣造攻城雲梯,反造筏無數。且不知,陛下何意?”
“見過諸將軍。”董卓以東主居之。
恩師安居南廣陽,主持大學。闊彆朝廷是非之地。亦了結劉備一樁苦衷。
賓主落座。董卓直言道:“月前,得陛下敕令,伐製竹筏。不知諸位將軍,製筏多少?”
董卓忽齜牙一笑:“比起陛下,某懼薊王多矣。”
試想,若無大功。焉能居三公之首。
“本來如此。”聞此言,臧旻等人,麵色稍霽。大是大非劈麵,董卓頗知進退。令人始料未及。若當真一意孤行,罔顧大義。為求一勝,置萬民於不顧。三人必將群起而攻滅之。
“王上言之有理。”盧植一聲輕歎:“董卓其人如何?”
董卓笑答:“天機不成泄也。”
目送三將攜精騎,吼怒而去。董卓神采閃動,久久無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