隻手捧藥,隻手解開絲帶。狐嗉大氅怦然滑落,燈下一身春宮薄衫,玲玲剔透,纖毫畢現。
“陛下亦深知我朝‘內憂內亂’。故欲先除內憂,再去內亂。如此,可保大業,延鼎祚。善待嫡母竇太後,便是此因。”劉備雖未言明,以何後之智,焉能不儘知。
何後嫣然一笑,傲視生姿。先取碗中琉璃“方寸匕(藥勺)”,舀起一匕藥湯,舉至唇邊吐氣如蘭。待吹溫後,正欲餵食,又悄悄取回,將藥湯含入檀口。斯須,微微探出舌尖,將半匕吐回,以示無毒:“薊王,請飲藥。”
“不能。”劉備點頭。
“竇大將軍稱‘三君’,仍為寺人所敗。何大將軍,遠不及也。”劉備亦實言以對。
“我主抱恙,恕不能前來接駕。”賈詡奏曰。
“實不相瞞。若非陛下親臨,大將軍撤除季子,滿門皆休矣。”劉備字字肺腑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“臣……”劉備掙紮欲起,卻被何後所阻:“薊王且安臥。”
“薊王安在?”
遙見皇後車輿入裡道,幕府遊徼( jiào)倉猝趕回通稟。
這便替劉備說完:“如王上所言。我煌煌天漢,時至本日,已病入膏肓。遍生‘內憂’、‘內亂’。‘美人不死,內憂不止’。‘殺其母,立其子’。亦是陛下心中所想。”
“王上正在寢室小寐。”漢化程度最深的龜茲妃,白卓答曰。
何後,竟有此見地!
“昨日,若非陛下親臨,王上會放火否?”何後再問。
“免禮。”十月冬寒,皇後已披狐嗉大氅。雍容華貴,豔蓋京華,公然天家帝後。
《儀禮・士相見禮》:“凡自稱於君,士大夫則曰下臣。”時下,下臣,意同“外臣”。《儀禮・士相見禮》:“他國之人則曰外臣。”
“無妨。火線帶路,我去見他。”何後頤指氣使。
“如此說來,我何氏一門,當步竇氏以後塵。當時,隻剩我孤兒寡母,薊王輔我皇兒,又與佐次皇子何異?”
“這……”賈詡微微一頓,再拜領命:“下臣服從。”
之以是不稱“外臣”,隻因時下“外臣”乃特指“百蠻外藩”。上計大典時,“百蠻貢職”之百蠻,皆稱外臣。首要為南越及漠北等,處於“化外之地”的外族政權。稱“外臣”者,對大漢朝需儘的任務,首要有:“時進貢職”、“朝請”、“藩屏”、“侍子”等,不一而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