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本來如此。”左邊儒生悄悄點頭,又道:“且不知樓上少君侯是否如傳聞那般禮賢下士。竟為一黃口孺子倒履相迎。”見無人答話,這便自笑:“還聽聞樓桑鬆泉釀世之甘霖。此去定要咀嚼一番。也算不枉此行。”
偷來半日閒暇,已是豪侈。豈能業荒於嬉?
世人大喜,長揖謝過不提。
王異盯著劉備神采奕奕,清澈見底的雙眼,忽又輕聲說道:“因何來尋我?”
士異眸生異彩。略作考慮便一聲讚歎:“妙哉!”
劉備此時正幼年,更多是歌頌賞識,彆無他意。
恰是販馬好時節。
劉備對勁一笑:“確切不易。”
暮色漸深。有一扁舟逆流而來,泊在濱水石階前。公孫氏縱身躍下水榭。上樓環顧,這便放下心來。衝士異盈盈一禮,便悄悄走到劉備身前,攔腰抱起,告彆分開。
“根矩,我亦不知。但卻聽聞盧子乾在樓桑學壇授業。我和子魚與他有同門之誼。無妨先去投奔他。”中間揹著老父的儒生,這便說道。
士異不時昂首,打量著劉備青澀未退的臉龐,不由也神遊天外。
黃敘、太史慈另有課業在身,倉猝告彆分開。劉備閒來無事,便轉去了沉月閣。
王異笑歎:“樓桑繁華如夢,少君侯日積鬥金。編戶齊民,拖家帶口。忠義之士,紛繁來投。車水馬龍,名流齊聚。能成此事者,豈不稱豪傑?”
“問她何為?”劉備籲了口氣:“那日……算了,不說了。偷得浮生半日閒。姐姐琴音與家慈多有分歧。可否為小弟操琴一曲。”
“走一步看一步。”劉備想著即將到來的黃巾之亂,這便語氣一黯: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能到哪算哪。不求馬到功成,畢功於一役。但求且看且走,無愧本心。至於成與不成,亦在天不在我。”
船麵上的商隊主事,聞聲走到船舷邊檢察。隻見三人合力揹負一名老者,麵露焦心。
“我們皆是陳廷尉的著錄弟子。隻稀有麵之緣,並未厚交。”右邊儒生答道。
“且慢起航!”儒生中的一人,振臂高呼。
右邊儒生輕聲道:“當為叔父治病要緊。”
主事出聲扣問:意欲何為?
左邊儒生正色道:“這是天然。”
三個渾身泥濘的儒生,氣喘籲籲的衝到田氏海船旁。
扁舟先送二人上了濱水長廊,這便緩緩駛向士異寓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