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金風玉露一相逢,便勝卻人間無數。”
一夜無話。
周文王“親迎於渭,造舟為梁”,乃舟橋首見記錄。春秋時,秦景公母弟,後子針(人名),於大河上架舟橋,“車重千乘”,叛秦入晉。乃是見於書錄的首坐“大河舟橋”。
暢快淋漓。
然禮不成廢。攜當昔、當素等雲霞諸妃,先拜夫君,見禮王妃。許師鐘璦、冥蝶駱晹、幽姬盧暒、並釋比翟薑等,雲霞女仙,伴駕同來。遂與靈輝女仙相會。特彆釋比翟薑,精通上古仙術。對抗西王母派上元夫人,當遊刃不足。
須知,今時分歧昔日。薊國上計,已無需千裡迢迢,從薊國轉運海量銅錢。隻需持薊王敕令,往錢堡交割便可。輕車簡從,路程迅捷。亦無需再提早月餘解纜。
幕府慎重。遂與封國並立。
舟橋,後代稱浮橋。即以舟代橋。故有“浮航”、“浮桁(héng)”、“舟梁”之稱。因架設簡練,成橋敏捷,常用於軍事,故又稱“戰橋”。
薊國上計使團,並隴右上計使團,前後奔赴洛陽。
三宮帝後,齊遣太仆問候。便是此因。
固然。相敬如賓,舉案齊眉。如此客氣,實非薊王所願。
又過一日。
王妃先於船宮盛宴,宴宴客居國賓館的羅馬皇後魯琪拉。此乃王妃交際。薊王無需參與。王駕入國邸,與隴右並薊國上計屬吏,把酒言歡。
如前所說。正臘罷朝,百官俱賀歲。趁二十餘日假期,王妃遠赴京師,與夫君團聚,亦是人之常情。無可厚非。先前並非用心坦白,隻恐泄漏風聲,為賊人所乘。
三足踆烏,水上塢堡。正殿見過一眾家臣,王妃等人,遂入後殿。梳洗打扮,再赴拂塵宴。
義弟、家臣,早早來見。薊王遂開家宴。縱冰凍三尺,雪大如席。亦歡聲笑語不竭,羨煞旁人。
一言蔽之,薊王與薊王妃,滿足了時人對婚姻全數的希冀。貧寒不棄,繁華無忘。風雨共濟,白頭偕老。
薊王終得安枕。
五百七十六年後。建武十一年(35年),公孫述架江關浮橋,以絕漢軍水路交通。後被岑彭火攻摧毀。乃是首坐“長江舟橋”。
長姐與三墩,自幼相伴。寒暑易節,情深意切。七位蜜斯姐亦早入家門。自微末時,相伴至今。雖為側妃,並無朱紫策封。然各有封號。金章紫綬,合稱七妃。安氏四姐妹並副伏羅氏、烏蓮、慧妃等,稱諸妃。西域五十五國,五十六國公主,並十夷王女等,稱眾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