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士言,暗行誹謗,非我輩所為。”高僧照實答曰。
此消彼長。扼蔥嶺以西,貴霜帝國,首當其衝。必定式微。何必薊王多此一舉。
西部總督區,盛極而衰。百乘王朝,大肆反攻。奪回極具貿易代價之孔坎海岸(貢根平原)。此消彼長。王朝內部,因爭權奪利,而激發內戰。成為厥後百餘年之常態。處所權勢,因此坐大。百年後,以優禪尼為都城的西部總督區,已喪失對摩臘婆台地等,西南大部國土的節製。乃至於(295~348年間),再無西部總督,敢鑄“大總督”頭銜於貨幣。
策畫之服從,乃為損人利己。若損人而倒黴己,勉強可為。然害人害己,斷不成為。
水運之便當,單今後次遠征,運送糧草輜重。便可窺一斑。隴上小麥,自順下崑崙道,續接大章道。展轉數千裡,運抵薊王大營,不過百取十五。高達八成半,皆在途中耗損。正因如此,故東西商路,唯運輸絲綢等輕飄易存,且價高之物。此亦是“千裡不販糴”之深意。
身毒未滅,若貴霜先崩。西部壓力驟減,身毒各國,尤此中南部如百乘王朝、泰米爾三國,再無掣肘,必乘機坐大。更加身毒半島,自北向南,逐步收窄。其南部海岸,又扼海上絲路衝要。令身毒各國強大,於薊王倒黴。
現在,卻二路兵分,一起踐約東進,一起卻斜驅摩訶剌佗國,欲奪西線港津。斷薊王海上絲路之心,昭然若揭。
老友相見,天然親熱。
更有甚者,隨海上絲路全線貫穿。能夠預感,陸上商道,必車馬日稀。
換言之。此時,西部總督區,已儘顯頹勢。汗青驚人類似。自貴霜雄主,迦膩色伽一世薨後。貴霜國情,與西部總督區,如出一轍。正因貴霜有力乾預,才令西部總督區,屢為百乘王朝所敗。國土淪喪過半。
“貴霜不成早亡。”薊王言道。
“軍正亦如此想。”陳到笑問:“子龍覺得,金耳當滅否?”
因而,貴霜兵分二路。一起,由貴霜王親率,以示慎重。踐約東進,與薊王會師華氏城。另一起,則由副王所率,斜驅摩訶剌佗國,與西部總督合兵。共擊百乘王朝。奪回孔坎海岸並光複摩臘婆台地。
後代印度西海岸,大抵分彆紅幾個地區:卡奇池沼地(自印度河三角洲向南延長)、卡提瓦半島、孔坎海岸以及馬拉巴爾海岸。
故,薊王沉思熟慮。釜底抽薪之計,斷不成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