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要上,太皇董太後,詔問少帝,欲封貴子為勃海王。乃出一片庇護之心。亦是宗法所依。又“外舉不避仇”,徵徐璆為勃海國相。此詔一出,滿朝文武,交口獎飾。太皇竇太後及少帝皆無貳言。何太後亦難節外生枝,唯有默許。
毋論如何包藏禍心,皆需外裹金縷玉衣。所謂“金玉其外,敗絮此中”,便是此意。即便看上去不是很美,也需麵子上過得去。
上蔡都亭客舍。
“知我者,明廷也。”郭嘉欣然一笑。
郭嘉並指一點:“必是此處。”
“奉孝將兵,亦多多益善否。”宋奇笑問。
春,仲春,江夏兵趙慈反,殺南陽太守秦頡。
“取圖來。”郭嘉言道。
棠谿氏,姬姓,吳王闔閭弟夫槩(gài),奔楚為棠谿氏。
先拜名流閻象為主簿,楊弘任長史,韓胤為彆駕。後又得紀靈、橋蕤(ruí)、張勳、樂就、李豐、梁綱等將校,安撫民情、清算兵馬、打造構造諸器。不出數月,氣象一新。南陽漸呈大治之象。此乃後話,按下不表。
“已是十一年前去事。”郭嘉言道:“明廷可知棠谿典下落。”
“喏。”便有黃巾衛取汝南山川地形圖。
冶爐城之東北,有城合賻,俗稱“合伯”。戰國時亦屬韓,以產利劍著稱。《史記·蘇秦傳記》:“韓卒之劍戟皆出於冥山、棠谿(溪)、墨陽、合賻、鄧師……皆‘陸斷牛馬,水截鵠雁(言其鋒利)’。”《戰國策》曰:“韓之劍戟,出於棠谿。”《史記》亦載:“天下之劍韓為眾。一曰棠谿,二曰墨曜,三曰合伯,四曰鄧師,五曰宛馮,六曰龍淵(唐朝時因避高祖李淵諱,改龍泉),七曰太阿,八曰莫邪,九曰乾將。”天下九劍,棠谿居首,龍泉隻排第六。
郭嘉笑道:“明廷安坐,待郭嘉前去刺探一二。”
待黃巾渠帥龔都,領麾下親隨數人,喬裝到達,與宋奇相見。這便將冶爐城周遭詳情地理,娓娓道來。
或有人問:租期不過十載,終歸無自家封邑得利悠長。
“喏。”二人領命而去。
庚戌,改元光熹,大赦天下。
實則,董太皇埋冇私心。先行尋金市十位子錢家,共出大錢十億,合質勃海七城。並得勃海七城,各級人事任免大權。便是國相徐璆,隻需子錢家合議奪職,太皇董太後亦需想方設法,達成所願。
“吳房(縣),有棠谿亭”,“有龍淵水,淬刀劍特堅利”。棠谿寶劍,千錘百鍊,光鑒寒霜,馳名天下。今豪俠名流所佩,多出此地。棠谿劍與古錠刀並著於世。然卻雙雙被薊國隕星劍、雁翎刀所代替。劍刀不能過河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