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王上,天生。”多摩梨王,亦稍得心安。
隻因薊王此來,非隻為克服,乃為求占據。博得堂堂正正,方能服眾。
多摩梨國,周千四五百裡。國多數城,周十餘裡。濱遠洋垂,地盤卑濕。稼穡時播,花果富強。氣序溫暑,民風躁烈。人道剛勇,異道混居。城側窣堵坡(佛塔),無憂王(阿育王)所建也。自此西北行七百餘裡,至“金耳國(注①)”。
“大哥。”馬超率西烏鐵騎,巡查歸營。
聖河北岸,下砦。
數十裡外。各國聯軍大營,亦有過之無不及。
猜想,必是決勝兵器。
何如大營宵禁。聖河詳情,營中多摩梨將士,皆不得而知。
“你我依計行事,助主公早日安定十國。”張郃言道。
“金耳國情如何?”薊王必有此問。
謂“牽一髮而動滿身”。後代又稱“鯰魚效應”。換作薊王,便是“東海鯨波”。巨鯨東來,將身毒半島,舊有次序,悉數突破。
次日,便有白波樓船,自殑伽港而來。乘夜色,駛入聖河。夜幕之下,模糊可見。龐大身影,次第登岸。雖不知運來何物。
且此戰,事關身毒全域性。薊王亦需做足籌辦。
西林少年,獨當一麵。
檄文戰書,缺一不成。各國聯軍,既相約一戰。薊王自當應戰。
“喏。”公車令郭瑉,領命自去。
總歸是利慾薰心。公然,熙熙攘攘,利來利往;報酬財死,鳥為食亡。無可免俗。
商定之期。各國聯軍,硬著頭皮,拔營南下。
眾所周知。地轉方向力,南半球向左,北半球向右。北半球,河道自西向東流,南岸沖刷明顯。且北岸水流陡峭,多淤積成沖積扇。因南岸峻峭,北岸陡峭。故,江北多雄城,江南多良港。
東身毒二大強國。大秦婆羅門,多摩梨。前後歸附。特彆趙雲、陳到,攜本部白毦精卒,篡奪多摩梨都城,扼枝扈黎大江口。薊王欲擴多摩梨港,為江口港。與央恰布藏布江大灣處,江曲港,相得益彰。
掌屬國邦交及四方部族禮節等事之幕府大行令。汝南六賢,虞良對曰:“金耳國,週四千四五百裡。國多數城,週二十餘裡。居人殷盛,家室敷裕。地盤下濕,稼穡時播。眾花滋茂,珍果繁植。氣序調暢,民風淳和。好尚學藝,異道混居(邪正兼信)。伽藍十餘所,天祠五十餘所。異道寔(實)多。今後西南行七百餘裡。至‘羯陵伽國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