倒是薊王一語中的。存的不是錢,而是安然滿足感。先前孤兒寡母,困守十裡鄉亭。餬口寬裕,食不充饑。一朝繁華,焉能不“居安思危,思則有備,有備無患,敢以此規”。因而囤錢積財,隻為補少時缺錢之憾。

“本來如此!”董太皇幡然覺悟:“依你之見,貴子當封於何地。”

沮授卻疑道:“徐璆為荊州刺史時,董太皇姊子張忠,為南陽太守,因勢放濫,臧罷數億。臨行前,董太皇遣中常侍封諝將外甥張忠,暗中拜托給徐璆。徐璆不該,太皇怒而樹敵。今既是董太皇質押勃海國,又豈能令徐璆為相。”

“我主當避嫌。”田豐言道。

賈詡笑答:“質國求財,必遭嫌棄。唯有與子錢家暗中行事,不成明目張膽。舉仇敵為相,藉此掩人耳目,董太皇方可避嫌。且徐璆為政清嚴,素有威惠。保舉此人,二宮少帝,文武百官,當無貳言。二全其美,董太皇何樂而不為。”

“此乃太皇家事,老奴豈敢多嘴。”封諝欲言又止。

“幸不辱命。”封諝笑容可掬。

目送封諝歡樂而去。黃門令左豐,這便遣人將動靜傳出宮。

“勃海王,合法適合。”封諝早有籌辦:“勃海本有八城,戶十三萬二千三百八十九,口百一十萬六千五百。五縣:南皮、東光、章武、陽信、脩,三侯國:高城、重合、浮陽。先帝時,脩縣劃歸河間。今另有七城。黃巾亂後,人丁仍餘多數。”

“十億。”董太皇擲地有聲。

今漢天家,竟出此等母子。朝綱豈能不敗,社稷焉能維繫。

董太皇,調撥先帝賣官求貨,自納款項,盈合座室。利慾薰心,貪婪無饜(tān lán wú yàn)。焉能不對程璜儘掘先帝子錢,耿耿於懷。

封諝出永樂宮,便倉猝趕來玉堂殿,與黃門令左豐相見。

正如薊王所言,與寺人論交誼,自討敗興。孟子曰:“以義治國,何必言利。”然與寺人言利,則無往倒黴。

見簾後董太皇,深思不語。封諝又進言道:“勃海富庶,可比萬年公主湯邑。一縣當質億錢。七縣便是……”

封諝奉承一笑:“依我朝常例,少帝繼位,貴子理應封王。太皇便可假言貴子年幼,冇法就食於國,仍需豢養深宮。封國需人代為打理……”

“受者曰賒,予者曰貰(shì)。”

所謂“春爭日,夏爭時,萬物宜早不宜遲”。

在封君縣主及絕大多數勳貴看來,此乃極大利好。乃至有百利而無一害。十年為期,年年食俸不減,還可另得五千萬大錢。更有甚者,子錢家乃是用琉璃寶鈔足額付出。琉璃寶鈔,可謂無價之寶。可購統統薊國名產。乃至早已暴增至一億大錢的九阪懸樓,亦隻需一枚千萬琉璃寶鈔,便可得償所願。

Tip:拒接垃圾,隻做精品。每一本書都經過挑選和稽覈。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