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朱紫雖晚來,卻與七位蜜斯姐,早有拘束。陪薊王泛舟南下,將偌大的三足踆烏船宮,打理的井然有序。脾氣柔中帶剛,很有女中豪傑之風采。敢愛敢恨,深受薊王寵溺。
薊國知王謝。新興爵民,比起傳承四百年,與漢共休的世家大族,還遜一籌。畢竟薊王起於微末。滿打滿算,不過二十載。四百年,有多少二十載。
弄巧成拙,反而不美。宜搶先問計群臣。若群臣皆無貳言,再開誠佈公,廣而告之。令千萬百姓悉知。若民意洶濤,便是薊王,亦不成強為。
逢大朝會。
年二十造王陵。年三十造大舡。待諸子長成,人各一支遠征艦隊。開辟荒洲,向化諸夷。聚土封王,薪儘火傳。
日報所言,被人曲解。誤覺得,如同擇選采女。薊王麒麟天降,應運而生。庸脂俗粉,難入法眼。故擇才女入宮。薊宮之“才女”,便是漢宮之“采女”也。
特彆薊國無宦,社稷無患。
不愧天下儒宗。一席話,滴水不漏。
劉備悄悄點頭:“如朱紫所言。此乃國策,需問政群臣。披香博士,古而有之。然瑞麟博士,倒是初創。且看群臣何言。為夫再做計算,如何?”
女子年十五退隱,年三十五致仕。二十載芳華作伴,唯有中書令,中書仆射等,寥寥數人,可入薊王宮。餘下眾女官,皆放出宮。另有更多女校生,無緣少府。女博士,遂成安家立命,不二之選。
故先由中書令趙娥上疏。再由四朱紫,旁征博引。薊國亦未有“後宮不得乾政”之說。後宮垂簾稱製,亦是祖例。四朱紫“風韻絕色,聰敏才明”,皆鬚眉不讓。欲為天下女子正名之心,薊王感同身受。
應劭《民風通》:“六宮采女凡數千人,天子遣掖庭丞相率於鄉中閱視童女年十三以上、二十以下,長壯潔白有法相者,因載入宮,謂之采女也。”
增設女博士,許是後宮共鳴。
蕭規曹隨乃其一,絕寺人亂權乃其二,官方女學成風乃其三,薊王公私清楚乃其四。
“臣等,附議。”群臣下拜,異口同聲。
薊王凡有所問,四人必有所答。且又趁“籍田禮”後,連袂而來。
論承上啟下,非蔡師女莫屬。
薊王將中書令趙娥上疏,遍示世人。
便有人暗自考慮。
問過方知。
累日來,神采飛揚,眉飛色舞當中書令趙娥勸諫道:主公並無此意,何懼人言。再者說來,若真有才學,歸入後宮,亦增光添彩,添枝增葉。